单纯的锐利弯曲。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车顶的曲线更加平滑,避免因为过度拉伸而导致板材褶皱或形状偏差。”
“同时,他们还增加了适当的补强结构和折叠线。这些补强设计不仅能够增强了车顶的结构强度,还在制造过程中有效地引导材料流动,减少板材不均匀拉伸的风险。”
融合车间众人看着新图纸。
果然跟之前的那版图纸相比,这张图纸的构造明显更为复杂,看上去更为合理。
“怎么这一次图纸上多了这么些焊接点?”
曹青杭皱眉指着图纸上一个个的焊接点。
多焊接点虽然可以让部件之间的连接更紧密,分散外力,提升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抗疲劳性能。
但焊接点越多,工艺时间越长,焊接设备的磨损和耗材的使用也更多。况且每个焊接点本身可能是应力集中点,过多的焊接点会增加结构潜在的脆弱部位,在长期使用中可能引发裂纹。
之前那版的设计图纸里,意大利工程师们的焊接点数量还算合理。
但是这版的焊接点也太多了……!
马克波罗波听完曹青杭的问题,叽哩古哇的跟陈露阳说了一通。
陈露阳解释道:“由于双曲面车顶对精度要求非常高,所以意大利同志们调整设计中的焊接点和衔接部位,增加了更多的工艺冗余,以便在生产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微调,确保车顶成型后能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这些只是草稿图,等到时候随着具体的生产状况,设计图还要不断进行修正。”
“只是数控冲压设备和液压成型机这些生产设备,就需要咱们自己升级改进了。”
“不过他们会帮助咱们一起研发适应双曲面车顶的冲压模具,保证小汽车的顺利生产。”
“好,等开完会咱们就去生产车间,让工人们先试试。”曹青杭看着手里的图纸,眼中信心大起。
厂里最不缺的就是擅长机器的好手。
上次车顶试制失败之后,
厂里的技术骨干和操作能手已经着手开始了对厂里生产设备的升级。
如今意大利工程师又改变了图纸参数,增加了焊接点。
多实验几次,一定能把车顶框架成功做出来!
就在融合车间众人以为双方合作总算步入正轨,脸上都露出一丝轻松的时候,
马可波罗波又拿出了第二份图纸。
“上一次关于车门的讨论,我们赞同你们沿用传统框式车门的意见,但是为了保留一定的设计感,我们优化了门把手造型和密封条的细节设计。”
机械厂众人一愣。
一个车门子还需要设计吗?
能开能关不就得了?
众人接过图纸一看!
只见新的设计图上,整个门把手都是流线型的造型,与车身的线条流动性一致不说,甚至还将原有的外凸型门把手,变成了半隐入式的设计,当门把手不使用的时候会与车身保持齐平,从而有效减少风阻。
你说精致吧,确实精致!
你要说注重细节和美感吧,那也确实是注重细节和美感。
但是……
“这一个车门子抠这么细有必要吗???”小吴疑惑。
现在机械厂恨不得马上攒出一个整车出来,怎么这些意大利人就愿意琢磨这些小细节?!
“当然重要!”陈露阳在旁边开口。
“那老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
“大老粗的事儿谁都能干,但是绣花针可不是谁都能拿的。”
“咱们费那么大劲找他们合作,不就是为了让他们给咱们干这些。”
曹青杭点头:“小陈说的对,车门的事儿就按照他们设计的去生产,看看这种半隐入试的车把手好用不好用。”
陈露阳将曹青杭的话翻译给马可波罗波。
马可波罗波似乎很是高兴对方同意了自己的设计,接着开口道:
“除了车把手以外,我们还对车灯进行了调整。”
车灯?
陈露阳以为自己听错了,再次问向马可波罗波求证。
“就是车灯。”
马可波罗波们将对美学的追求发挥的淋漓尽致。
“上一稿的初始设计里,为了方便你们现有模具和生产设备的加工,车灯的外形是方形的,但是方形灯实在太普通,无法突出设计感,所以我们调整了一下车灯的轮廓,让它的边缘弧度更加流畅一些。”
这……
陈露阳和机械厂众人都为难了。
初始设计的车灯图纸已经给了灯泡厂,让他们按图制造了。
结果现在实物还没拿到呢,你这边设计方案又改了!
那之前灯泡厂生产的车灯咋办?
不要了????
“……”
曹青杭沉默半晌,答应道:“行!回头将这份图纸送到灯泡厂,让他们按照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