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以及耗材这两块主要的底层业务外,仙女山控股还有一大堆附属业务。
比如什么数据线业务,充电头业务,摄像头业务等诸多乱七八糟的业务,基本都是智云集团和威酷电子集团把订单交给仙女山控股体系下的一些子公司,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向仙女山控股输血用的……毕竟没钱可搞不来底层技术研发。
然后还有诸多底层技术研发的过程里,出现的一些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然后进行商业化运营,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固态电池里所采用的正负极材料。
海蓝电池旗下的研发生产的混合氧化聚合物固态电池,其正负极材料都是仙女山控股研发出来的新材料……现在的海蓝电池每年都要向仙女山控股采购大批量的这些固态电池的新材料!
海蓝电池采购的这些材料成本,基本上要占据其生产的固态电池成本的百分之四十左右……这几年光靠卖这两种新材料,仙女山控股就获得了大量的资金。
真说起来,其实仙女山控股目前最赚钱的业务,并不是什么卖半导体设备以及耗材,更不是什么超导量子设备以及耗材……尽管这些东西一个个设备看似都非常昂贵。
但实际上仙女山控股最赚钱的业务,是卖固态电池材料……也是因为卖固态电池材料很赚钱,才让仙女山控股真正意义上的扭亏为盈!
在持续亏损了十年,累积亏损超过八千亿之后,仙女山控股终于进入了扭亏为盈,不需要徐申学以及上头持续输血的良性循环阶段。
这可是相当不容易的……以前仙女山控股每年都需要徐申学以及相关机构股东,以各种方式输血提供资金,双方加起来,少的年份里输入几百亿元,多的年份里甚至上千亿元。
一年又一年的输血,没完没了……
而最近两年,情况终于好转,双方不用硬着头皮,每年继续向仙女山控股大规模输血了!
其关键就在于固态电池的材料很赚钱!
——————
除了固态电池材料外,仙女山控股还卖其他各种乱七八糟的新材料,或新材料制造的零部件。
如国内航空业里就大量采用了仙女山控股提供的诸多新材料,如X1以及X3项目,顺带正在研发的一些有人战斗机,都大量使用了仙女山控股提供的新材料,从机体材料再到发动机材料等都有。
而智云集团里的很多项目,也大量使用仙女山控股提供的各种新材料,如制造量子芯片的诸多材料也是仙女山控股所提供的。
南门航天里搞的各种航天器,如火箭,航天飞机,飞船,空间站上也大量使用仙女山控股提供的各种新材料。
卖各种材料以及材料制作的零部件,这是最近几年仙女山控股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
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仙女山控股有着王斌耀教授这个顶级材料专家提供的各种底层理论。
而应用层面则是大规模使用人工智能进行材料研发……大海捞针。
然后长年累月下来,就弄出来了海量的各种新材料……仙女山控股的材料储备库里,封存着上万种各种新材料的技术资料呢,至于什么时候能用上,把只有老天爷才知道了。
徐申学对仙女山控股的材料研究一向来都非常重视的,所以有在会议里也持续的进行强调。
具体业务层面,则是主要关注半导体设备以及耗材、超导量子设备以及耗材的。
最后还有一个秘密项目,那就是星海能源主导的可控核聚变了。
该项目虽然属于仙女山控股旗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高级管理层都知道这个项目的存在。
该项目目前处于高度保密状态,项目由王斌耀教授亲自主导,知道该项目的仙女山控股高层只有三个人而已,其他的十几个高级管理层知道有星海能源这么一个秘密子公司的存在,但是不知道这个子公司在干啥。
甚至,星海能源这个公司内部,知道项目全貌的也没几个,很多技术研发人才进入这家公司工作,也只知道自己所研发的某个子系统的一些信息,但是大部分人其实也不知道这个子系统用来干啥的。
所以未来有一天,等可控核聚变的信息公开后,估计很多星海能源的员工,哪怕是骨干技术研发人员都会一脸楞逼:什么公司啊,这么牛逼,竟然搞出来了核聚变?
什么?是我们公司搞出来的?我怎么不知道?
哎呀,我竟然还参与了这个项目,并且还承担了其中的核心子系统的研发?靠,我怎么不知道?
最后,很多人都会在楞逼中来一个灵魂提问:研发可控核聚变的竟然是我?
这也是99%参与该项目的技术人员的共同特点:其实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参与了可控核聚变的技术研发!
在星海能源内部都如此,更别说围绕着星海能源进行配合的其他企业、研究所以及高校了。
他们同样不知道什么可控核聚变,反正就是接到了某个子系统,某个零部件的研发任务,然后埋头进行研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