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四十九章 超导量子计算机开启交付(2 / 4)  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狂砸钱呢,其整体的研发以及资本支出可是非常庞大的。

    这也是前些年,外人看到智云集团在半导体领域投入如此巨大的原因,因为智云集团在进行财务支出统计的时候,是直接量子计算机领域的投入都算进了半导体领域里去了。

    而这些庞大的前期投入,都是需要摊进去超导量子计算机的综合成本里的。

    这也是当下超导量子计算机的价格如此昂贵的主要原因之一。

    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售价如果按照两亿左右一台来算,一年生产三千台的话,销售额都能有六千亿了……这个规模已经不算小了。

    但是这并不是市场的极限,而是目前产能的极限,智云集团已经陆续和一百多家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他们都要采购量子计算机用于人工智能领域呢。

    随着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出现,算力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整个算力市场出现了更大幅度的增长,而目前的第五代产线产能是不够用的。

    因此智云微电子负责量子芯片业务的副总裁也表示,他们正在准备开工建设第三条第五代量子计算机的产线,并持续对良率进行提升。

    其目标是在一年后,把第五代量子芯片的产能提升到每年五千片以上!

    徐申学对这个第五代量子芯片的产能也比较关心,因为目前对外销售的就是第五代量子计算机……按照徐申学以及量子计算机事业部的设想。

    第五代量子计算机的商业周期会持续好几年呢,从五千个量子比特慢慢升级到八千量子比特,然后是一万量子比特,小幅度的升级以赚取更多的利润。

    哪怕是未来也面向市场推出第六代量子计算机,但是现在的第五代量子计算机技术也可以进行降价销售。

    徐申学对目前的量子计算机业务的定位是打造新一代的核心业务,和APO系列显卡一起组成智云集团的算力业务板块的核心组成,争取把这个算力业务板块的营收提升到每年五千亿美元甚至更高。

    算力业务目前已经是智云集团最为核心的业务了,而在未来,徐申学希望算力业务进一步增强……不仅仅是从营收和利润上增加,更要尽可能的进行普及化。

    通过进一步普及化,扩充加强业务生态,以彻底掌控整个人工智能领域的最上游核心:算力硬件!

    虽然目前智云集团在GPU算力领域里已经属于非常强势了,占据了几乎所有的商业市场,但是外头依旧有AMD这样的企业有着同类的算力卡业务,其他的英特尔,特斯拉,高通乃至国内的华威等企业也都在研发算力卡。

    人家的东西只是差一些,不代表不能用。

    而徐申学是希望超导量子计算机的进一步普及,然后彻底垄断市场……因为其他企业没有超导量子计算机。

    并且在可以预见的很多年里都不可能出现!

    徐申学希望自家的算力硬件业务,能够在未来和智能机器人、虚拟业务一样,形成一个封闭独立,且垄断的生态。

    基于此,后续进一步扩充第五代量子芯片产能是很有必要的……尽管第五代量子芯片对于目前的智云集团自身而言,已经是属于落后一代的技术了。

    智云集团已经开始量产,并且在第二座YANC系统算力中心里开始部署第六代量子计算机了。

    这也是徐申学今天来量子芯片工厂的另外一个目的,看第六代量子芯片的量产情况。

    “徐董,这是我们量子芯片工厂的第三条产线,也就是我们刚建成投产不久的第六代量子芯片生产线的,其对准精度偏差能够达到二十纳米,这个制造精度已经足以满足第六代量子芯片的制造需求!”

    “不过目前的良率还比较低,目前只有百分之二点八左右的良率,此外第六代产线的技术过于先进,建设成本比较高昂,所以量子芯片的产能以及成本都还比较高!”

    “但是按照我们在第五代产线上的经验来看,再给我们两到三年的时间,我们预计就能够把良率提升到百分之八以上,乐观估计的话甚至能够有百分之十!”

    “毕竟我们在第五代产线的良率提升上已经累积了很不错的经验,虽然第六代产线的技术路线有比较大的差异,但是很多技术以及经验都是可以用上的!”

    “目前的第六代量子芯片的年产量预计在五百片左右,我们有把握在两年内提升到三千片以上!”

    徐申学一边听着,一边看着前方的第六代芯片的制造车间。

    说是车间都不太适合,更不如说是实验室!

    而且徐申学等人并没有真正的进入量子芯片的制造实验室里,都是在外头隔着一片玻璃墙看着里头的自动化设备在运行。

    “第六代产线因为对精度,生产环境要求都非常苛刻,哪怕是最细微的尘埃颗粒落入正在加工中的量子芯片内,都会导致整个芯片报废,因此整个生产过程里是没有人员参与的,全都是自动化机械设备,或者是遥控操作的机械设备来进行!”

    “以最大程度避免生产环境受到灰尘的干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