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四十一章 第六代超导量子计算机(3 / 4)  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而六千个量子比特的话,这意味着达到了设计上限,整个加工过程里只出现了极少的偏差。

    后续智云集团这边,会根据每一颗芯片的元器件功能区的完好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分级,分出来四千个、五千个、六千个可控量子比特的不同级别的量子芯片……并且会进行不同程度的定价!

    降低性能需求后因为良率的提升,最终会导致成本大幅度下降,按照项目组的预估,削弱后的第五代外销版量子芯片的成本,有望控制在五百万元一枚。

    除了超导材料(附带制冷系统)以及量子芯片进行大幅度修改外,其他子系统的修改不大,基本上都是简单修改后,节省一些成本就直接使用了。

    这种直接削弱的量子计算机的设计,因为不涉及技术突破,所以做起来也很简单……尤其是对于智云集团这样的顶级企业而言。

    没有多久,徐申学就看到了第一台原型机。

    其体型和YCL-51量子计算机差不多,都是一个大柜子,体积并不算小……当然,徐申学并不关心这个,他关心的是性能和成本。

    量子计算机项目组的负责人向徐申学报告道:“我们修改的这款量子计算机,内部项目代号为YCL-52,其可控量子比特数量为五千个,此外还有四千个以及六千个的版本!”

    “采用TK120超导材料为核心材料!”

    “整体性能远远无法和我们自用的YCL-51超导量子计算机进行对比,如果用于人工智能训练的话,其效能大概只有百分之四十左右!”

    “但是成本确实大幅度降低了,我们把各项成本算进去后,预计每台成本在五千万元左右,此外四千量子比特以及六千量子比特的型号,其成本也和五千量子比特的成本一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至于销售价格,这个要看市场部门的定价策略以及外部市场环境了!”

    徐申学听罢点头:“不错,虽然性能差了点,但是足以满足市场需求了!”

    他对这个YCL-52超导量子计算机其实并不太关心……只是外销的猴版而已,用来赚钱的同时,也和那些各大财团用来进行利益交换的。

    他真正关注的还是全新一代的第六代超导量子计算机:YCL-61。

    这才是量子计算机项目组,以及附带的其他各子系统研发项目组的核心项目!

    其核心技术指标只有一个:可控量子比特数量提升到五万个!

    对比第五代的YCL-51,直接提升了五倍之多!

    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简单,智云集团这边新设计,建设了新一代的量子芯片制造设备以及生产线,如此才能够生产出来元器件数量也翻了很多倍的第六代量子芯片。

    同时最为核心的算法也要进行大幅度的升级改进,如此才能够满足超过五万个量子比特的预测,干预需求。

    这两大核心技术,没一个是简单的。

    饶是智云集团里量子计算机项目里的都是顶级天才,同时还有着不同级别的科研名额加持,但是做起来也不容易。

    自从YCL-51超导量子计算机完成技术研发后,他们就开始搞第六代超导量子计算机了,但是依旧花费了三年多的时间才堪堪完成。

    而现在,徐申学也终于看到了第六代超导量子计算机的量产原型机!

    其外观以及体积大小,和第五代区别不大,外观依旧是非常朴素的大铁箱子,因为要给徐申学看,所以一侧的机柜门是打开的,徐申学可以看到里头的诸多复杂的设备!

    超导量子计算机的核心零部件虽然是量子芯片,而量子芯片的体积其实很小的,但是为了支持这个量子芯片的运行,依旧需要大量的外部零配件以及子系统的支撑……而且暂时还无法小型化!

    所以整个量子计算机的体积比较大!

    目前智云集团的工程师们也在探索量子计算机的小型化,但是目前来说难度还比较大……

    现在的超导量子计算机,其实和早期的电子计算机非常类似,都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其个头也都非常大,耗电也很大。

    但是假以时日,尤其是未来出现了性能更好的常温常压超导体后,未来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未必不能做成个人微型机的体积大小……未来进一步发展说不准都能装进笔记本甚至手机里去呢。

    只不过那是很久以后的未来……现在嘛,智云集团搞出来的超导量子计算机都是庞然大物!

    而量子计算机项目的负责人也在道:“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第六代量子计算机的量产原型机了,目前正在准备量产化,后续将会用在第二座YANC算力中心里!”

    “第二座的YANC算力中心,将会全面使用我们的YCL-61超导量子计算机,届时综合算力还会再提升一个层次!”

    西阳城那边的第一座YANC算力中心,为了控制技术风险,加上YCL-61超导量子计算机的量产时间以及速度也跟不上,因此使用的还是YCL-51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