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在前头跑的太快,而曾经被AMD,水果,高通等海外芯片设计厂商给予厚望的台积电,这两年越来越拉胯了……
至于四星就更不用说了,他们自吹的五纳米工艺技术非常的拉胯,晶体管密度只有每平方毫米一亿两千多万个……作为对比,智云微电子的N5工艺的晶体管密度是每平方毫米两亿个,台积电的是每平方毫米一亿七千多万。
四星的所谓的五纳米工艺,其真实性能,其实也就比智云微电子的第二代七纳米工艺略微强点,但是强的有限,而成本可比智云微电子的第二代七纳米工艺高多了。
目前来说,在技术上勉强还能够跟进智云微电子步伐的,其实就只剩下台积电了……但是台积电跟进的也越来越困难,技术差距越来越大了。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大,除了智云微电子的人才优势,技术推进更快外,也和整体的半导体市场,乃至智能终端市场变化有极大的关系。
一方面是其先进工艺的代工业务遭到了智云微电子的极大压制:智云微电子在技术上优势太大,并且价格上也有一定的优势!
最重要的是,智云微电子可以提供大规模的先进工艺,尤其是七纳米以及五纳米工艺的产能!芯片厂商找其他台积电代工五纳米芯片,因为台积电的产能很有限,需要半年甚至一年才能够排产。
但是智云微电子的话,一般两三个月就能够给你排产了,运气好甚至一个月就能够给你排产。
价格、技术、产能三方面的对比之下,智云微电子在争夺第三方代工订单的时候综合优势太大了,台积电很难竞争的过来!
这样也就压制了台积电的代工业务的发展……尤其是在七纳米以及五纳米这两种投资极大,同时利润也比较高的先进工艺上。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随着智云集团的高速发展,智云集团旗下各类智能终端、外销半导体、机器人,虚拟设备等业务的高速发展,不仅仅给自身制造了非常庞大的先进工艺芯片需求,同时也压制了其他芯片设计厂商的先进芯片市场!
比如手机SOC,全球需求量基本是固定的,一年大概就是在十三四亿枚左右……其中智云集团旗下的智云半导体至少能够拿到其中百分之七十的市场份额。
为什么有这么高的市场份额?
手机SOC是需要搭载在手机上的,所以看手机销量就知道了……
搭载S系列芯片的S系列以及A系列手机,再加上SX/SXL系列手机,这些使用S系列芯片的手机销量,每年在两亿七千万枚左右。
然后还有W系列芯片,这个芯片使用的厂商就非常多了。
自家客户有新云手机,威酷电子集团,加起来大概两亿六千万枚。
光是徐申学控制的这两家公司,直接就消耗了五亿两三千万枚的手机SOC。
然后国内的华威,这家公司部分使用W系列芯片,部分使用他们的自研芯片,但是他们的自研芯片也是智云微电子独家代工。
再过来则是OV以及大米,这两家公司的手机SOC有百分之八十都是采购的智云半导体的W系列芯片,还有百分之二十左右是高通的芯片。
主打海外低端市场的传音,一年也能卖好几千万台智能手机的,他们是全部使用智云半导体的W系列芯片。
再有联翔(摩托罗拉),四星,LG等公司,这些公司的手机SOC,智云半导体的W系列芯片,大概能够占据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四十不等的市场份额。
再加上其他一些二三四线手机厂商,智云半导体的W系列芯片也能够占据或多或少的市场份额。
最后汇总起来,智云半导体的S系列以及W系列芯片,就能够全球大概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市场份额。
这些手机SOC,全都是交给智云微电子进行代工的……然后还要算上华威的自研手机SOC,同时国内也有一家低端手机SOC企业的低端芯片,统统都是智云微电子代工的!
这意味着,智云微电子代工了全球至少百分之七十五的手机SOC!
而全球手机SOC的产销量几乎是固定的,智云微电子代工了这么多的手机SOC,也就意味着台积电以及四星没有充足的代工订单。
手机SOC代工市场,只是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而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诸多类型的芯片上……
更不要说目前增长量最大的算力芯片智云集团几乎形成了事实上的垄断,这些算力芯片等订单也都交给了智云微电子代工,不可能交给台积电或四星半导体。
简单来说,全球的先进工艺芯片代工市场如果有一百的话,智云微电子依托智云集团就拿走了至少百分之八十以上。
剩下的百分之二十的市场份额,台积电还要和四星竞争……
这市场份额不大,营收增长就有限,利润也有限,然后赚的钱少了,用来进行先进工艺投资的资金自然也就不足。
这少的可不是几十百来亿美元,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