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零九章 采访徐申学(3 / 4)  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我们的太空港计划以及月球科研基地不会改变,将会按照预期继续进行推动!”

    “至于外部专家认为超重型火箭和大型航天飞机的组合技术风险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很正常的,但是我相信我的技术团队的判断……毕竟,我们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技术团队,他们的优秀能力给了我充足的信心!”

    接下来,又有其他记者陆续问其他问题……国内记者问的时候都比较友好,都是侧重一级火箭助推器的成功,八号火箭的重大意义等,基本上不问红龙航天飞机失败的问题。

    而国外记者则是反过来,对助推器回收成功直接忽略,重点询问红龙航天飞机的失败相关问题,然后还会附带一些比较尖锐的问题。

    比如就有个记者问,航空探索是全人类的事,航天探索成功也是全人类的共同成功,为什么南门航天不开放航天技术以及月球探测成功?

    对这种问题,徐申学都懒得回答。

    还有记者见这一次的采访机会难度,虽然他们这一次是奔着航天相关来的,但是也不妨碍他们顺带问其他一些领域的问题。

    比如很多人关注的固态电池问题!

    “徐董,众所周知,现在的海蓝汽车集团开发出来了固态电池,目前这种固态电池技术,除了海蓝汽车集团自用外,也已经逐步应用在大量的不同品牌的智能终端领域上,那么海蓝汽车的固态电池是否会对其他厂商开放?”

    徐申学并没有第一时间回答,而是略微思索了几秒钟,然后才道:“固态电池的出现是巨大的技术进步,采用了固态电池后的各项智能终端或电动车等产品,将会彻底摆脱电池燃烧起火的风险。”

    “同时,我们海蓝汽车集团在一些关键技术上,一直秉承着为全球人们谋取福利,维持开放共享的精神,先后陆续开放共享超过三千项各项智能电动车领域的技术专利,其中包括上百种核心专利技术。”

    “尤其是在充电桩技术上,我们从来都是进行免费的技术开放,全球所有企业都可以免费采用!”

    “而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半固态电池技术也陆续选择了共享,通过和宁代电池的技术合作对外开放,目前全球已经有数十个汽车品牌陆续采用了我们的磷酸铁锂电池以及半固态电池!”

    “在固态电池领域里,为了让全球人们都能用上安全而高效能的固态电池技术,我们在去年开始陆续向各类智能终端厂商提供固态电池。”

    “而在电动车的动力电池领域也不会例外,我们将会继续敞开胸怀,为全球各地的汽车品牌提供优质的固态电池产品,只不过固态电池的技术难度大,产能扩充困难,目前我们的固态动力电池产能还比较有限,自用尚且不够,暂时还无力对外大规模供应!”

    “不过,一旦等我们解决了产能问题就会向其他汽车厂商供货,这一点,我是可以确认的!”

    “我始终认为,一个新产业的发展,不能依靠单打独斗,要大家一起来做,这样才能够把市场蛋糕做大!”

    海蓝汽车集团的固态电池对外供应,这是必然的……这里头的理由很多。

    其中最简单的理由就是,一辆电动车里,动力电池部分的成本占比超过了百分之五十,部分车型甚至超过了百分之六十!

    同时,不管海蓝汽车的汽车产品有多么的优秀,黑科技有多少,价格多便宜,它都不可能占据全部市场份额……按照海蓝汽车集团内部的估计,哪怕是算上中低端子品牌,哪怕是采用和部分国家的车企进行合作,搞当地的合资汽车。

    海蓝汽车在乘用车市场里能够获得千万辆销量,这基本上已经是极限了。

    再往上的话,那就不是正常的技术竞争,商业技术竞争问题,而是涉及到产业保护等一系列问题了。

    任何一个拥有汽车产业的国家,都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海蓝汽车集团旗下的汽车占据他们的所有市场的……这是不可能的事。

    当达到一个临界值的时候,各种当地的限制措施也就跟着来了。

    如此情况下,汽车零配件业务也就成为海蓝汽车的下一个候选……尤其是动力电池这一块上,动力电池在整车里,成本占比太高了。

    只要能掐住动力电池这一块,那么海蓝汽车依旧可以获得丰厚的营收和利润。

    试想一下,全球范围内的大量车企,都大规模使用海蓝汽车的固态电池,他们十万元的汽车成本里,五万块都得用来采购海蓝汽车的固态电池,那将会是多大的市场啊?

    并且还有一个附加优势,那就是可以通过倾销固态电池,掐死其他国家的传统锂电池产业发展。

    徐申学一直认为,在部分领域里,尤其是对方也有,存在一定竞争的技术领域里。

    最好的技术封锁,不是藏着掖着,而是直接进行成品倾销……等把对方的相关竞争企业给挤兑死了后,后面想要涨价赚取更高的利润。

    甚至到时候利用这一点卡脖子,作为一种特殊的谈判筹码那都是轻轻松松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