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
须知,所有潜龙,皆有天命。
强杀天命之人,必有无穷恶业缠身。
而算计你,让你自断龙脉者,必定不是潜龙自己,而是扶龙庭的炼气士。
那种人最为惜命。
或者说,扶龙庭的目的,就是为了清洗孽业。
强杀你,你有天命守护,他不一定能成,还因果缠身,被‘老天爷’憎恶,这不是事与愿违吗?
不如留着你,让你为潜龙服务.很有可能,第一个向你递出橄榄枝的潜龙,就是你的大敌!”
韩信悚然,继而怒火冲天,咬牙道:“断我龙脉,还要收我为臣子,奉他为主公?”
小羽道:“与斩尽杀绝比,这一结果还算仁慈,且皆大欢喜。”
韩信强下压怒啸的冲动,恨声道:“可我现在已经明白了缘由。”
小羽叹道:“或许,老身今天就不该来见你。反正你家龙脉断了,结局已定。”
“不,小子多谢婆婆告知真相,让小子不至于懵懵懂懂,被贼人利用。”韩信赶忙恭敬下拜,连拜三下。
小羽上下打量他一番,道:“老身盯着你看了许久,有几个问题一直弄不明白。韩信,你可愿为老身解惑?”
“婆婆请问,小子一定知无不言。”韩信道。
“你手中这卷兵书,平平无奇,为何看得如此入迷?”小羽问道。
兵书名字就叫《兵法略述》,非常平庸。
作者“佚名”,却不是什么绝世秘本。
虽然街头书店无法购买兵书,可有底蕴的人家,都有藏书阁,收藏了兵书与仙武秘籍。
而韩信手中的《兵法略述》,内容比较简略,真的只是略述。
只讲述基础的排兵布阵之法,以及简单的《三十六计》运用。
在去咸阳前,小羽也教过徒弟奚涓兵法。
哪怕她当时对兵法没怎么研究,有《白起兵书》、蒙毅李信兵道理论为指导,她自身的水平,也远超一部《兵法略述》。
就靠这种烂大街的兵书,韩信能成为“兵仙”?
韩信低头看了眼手中的竹简书,道:“此书看似平平无奇,却包含兵法之大略。小子每日看,每日都有收获。”
小羽又问:“老身看你除了读书,还常常对着天空、河面发呆,当时在想什么?只是放空大脑?”
韩信有些尴尬,摇头道:“非是发呆,小子观天地有感,在顿悟兵道之法。”
小羽一脸不可思议。
韩信把剑挂在腰间,打开竹简书,指着其中一句话,道:“婆婆请看这句,‘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不可固守陈规,当随敌之变而变’。”
这句话像是《孙子兵法》中的内容,却不是原话。
在《兵法略述》中,类似的句子还有很多。
都是作者读了各家兵法名著,有所感悟,就将各种理论杂糅在一起。
如同一本“初学者笔记”。
看似包含众多经典名句,却缺乏代表思想灵魂的“总纲”——“兵圣”的兵道理论。
比如,《尉缭子》开篇便阐述了国尉寮的主体思想,“诛暴乱、禁不义”。
国尉寮认为,战争当为“正义”服务,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
凡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是盗,而非“兵”。
当然,国尉寮这个“暴秦”太尉所认为的“正义”,并不是儒家的仁义。
他的“正义”,仅仅是能让将士树立战斗信念的理由。
士兵为信念而战,而非为了掠夺钱财与女人。
能让士兵建立信念的理由,可以是一统六国、称霸神州,也可以是镇压不服、效忠嬴政。
尉缭子对“兵”的定义,是整篇兵书的灵魂思想。
这一思想之下,兵书中的谋略与技巧,才能统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韩信的《兵法略述》,没有思想,全是各种“小技巧”,还东拼西凑,一盘散沙。
活像个兵法中的“弗兰肯斯坦”。
小羽颇为瞧不上,也疑惑读这种垃圾的韩信,怎么能成为“兵仙”?
“单单读兵书,小子感悟不深。可眼前的淮水,在不停向小子展示,何为水无常形。”
韩信指着河水,颇为得意,道:“淮水为吾之师,我非发呆,而是在感悟水之势。
水势即兵势,河水在小子眼里,就是千军万马在相互厮杀。
小子看得入了迷,故而外人看来,显得有些呆。”
若是换个人说这话,小羽一定以为他在装逼。
可兵仙韩信不需要装逼。
他的牛逼,只缺时间和机遇来证明。
小羽沉吟道:“你应该明白,你所读的兵书,很不成体系。
如今神州并不缺名将,如蒙恬蒙毅、白起王翦。
即便找不到他们的兵书,也可以打探他们经历过的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