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七十六章 柳暗花明(2 / 3)  从下乡支医开始重走人生路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就是三年前离开体校的人,也有可能就是现在学校里的某个人。

    “还有就是我比较怀疑这人的作案动机。”蔡副局长的分析并未结束。

    “此人在作案时戴了手套,现场没有留下指纹,可以看作具有一定的反侦查经验,但他却留下了十分清晰且完整的脚印。

    这就说明,他所具备的反侦查经验,很可能就只是听别人说过公安破案靠指纹,所以才戴了双手套。”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想说,这个人并不是一个老手。”

    “对,此人如果此前曾多次犯案,或者说被咱们打击处理过,那么就应该知道公安凭借脚印也是可以破案的。

    接下来我要说的就是犯罪动机了,我知道,领导们担心此人盗枪是有什么特殊的目的,肯定有目的,这是一定的,但他的目的未必就是冲着政治方面。

    我之所以这样判断,就是因为此人要是真冲着国庆去的,那么他搞枪也搞的太早了,还有将近五个月,这么早就动手,难道他就真的觉得在这段时间里公安抓不到他吗?

    再一个,即便他能拿到‘小口径’,其实也于事无补,虽然它确实比气手枪的威力要大,但也就那回事儿,除非近距离,但我认为,要是真的是那种蓄意搞破坏的,他应该不会选择这种武器,搞点爆炸物的话是不是效果会更好,所以我感觉此人盗枪应该是有别的意图。”

    说到这里,蔡副局长一顿,他似乎是反应过来自己这样说有点不妥,又连忙补充解释道。

    “当然,局长,我说这些并不是说这个犯罪分子的动机不是为了国庆搞破坏就可以不重视,只是分析犯罪分子的行为动机。”

    “我理解。”李言诚笑着摆摆手:“放心,我只是想听你对这个案子的看法,你可以畅所欲言,想到什么说什么,不用担心说错话会被上纲上线。

    而且你刚才的分析很有道理,这家伙盗枪可能真是有其他目的。”

    听了蔡副局长这番分析,他也觉得蛮有道理。

    “你讲的这些,在案情分析会上给他们说了吧?”

    “已经说了,因为要扩大调查范围,所以我必须将我的观点也说出来。”

    “是啊,要扩大调查范围,唉……我看啊,这个案子短时间内是解决不了喽。”李言诚叹了口气后说道。

    一语成谶!

    在一座拥有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想查出这名罪犯,无异于大海捞针。

    城西体校自成立以来,共有(包括已经调走和退休)工作人员四十多人,先后有八百多名学员在这里参加训练,经反复三遍调查均被排除。

    不得已,只能是继续扩大调查范围。

    为了不排除外省市人员流窜作案的可能性,市局还通过总部向全国公安系统发出了协查通报,要求各地公安不分内外协同作战,注意发现线索,提供可疑情况。

    京市公安局还发动全市干警展开了一场围剿“5.6盗枪案”犯罪分子的大会战。

    市局各处室,县(分)局也都相继成立专案小组,由一名领导亲自担任组长。

    一个严密的抓捕大网在京市的各个角落向犯罪分子张开了。

    专案组在各级组织的支持下,分别在各处召开各种宣传会,这也使得“5.6盗枪案”一时间家喻户晓。

    这起案件成了人们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成千上万双锐利的目光都在帮着公安搜寻犯罪分子的踪迹。

    发动群众展开人海战术,一条条符合身体条件的线索也接踵而至。

    其中,针对有违法行为、有家不归、有学不上、有工作不做以及曾经进过体校喜好玩枪的一百多人做为了调查重点。

    随着一线侦查员们夜以继日的工作,汇集上来的线索以及那些重点对象都被一一排除。

    而此时,距离案发之日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

    进入夏天后,因为天气炎热,再加上长时间没能抓到那名犯罪分子,一线侦查员不可避免的都产生了一些焦躁的情绪。

    看到这种情况,李言诚主持召开了专案组会议,意在为大家减压,告诉大家不要气馁,必须坚定一个信念,那就是犯罪分子必将会被绳之以法,也许胜利就在眼前。

    转机总在不经意之间就冒了出来。

    七月二十五日,星期三,农历六月廿七。

    “叮铃铃……”

    下午四点,李言诚刚从市里开完会回到办公室,办公桌上的电话就响了起来。

    “喂,我是李言诚。”

    “局长,是我,金智海,阳朝分局的海涛局长刚才打电话过来说,他们局下边一个派出所昨晚接到报警有人打架,派出所出警后当场抓住了四个人,这四个人都分别受了不同的伤,但都不重,还有两个跑了。

    经过询问被抓的那四个人,跑的那两个的家庭住址也问到了,辖区派出所的值班领导马上就安排人过去找那两个人。

    可那两个跑了以后昨天晚上并没有回家,一直到今天中午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