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八十章 一介书生,力挽狂澜(2 / 3)  诸朝陪我刷短视频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之计之前,他早已派遣大将张茂率领骑兵从小路绕到敌军后方,并在赵军观望之际发动突袭。赵军后路被断,陷入混乱。谢艾眼见时机成熟,立即命令主力部队全线出击,与张茂对麻秋形成了前后夹击之势。最终,在谢艾的精妙指挥下,钱粮军队士气大振,大败麻秋,斩杀了敌军两位将领,俘虏歼敌共计一万三千余人。

    战后,谢艾因功升任为太府左长史,获赏黄金五千两,布帛八千匹。

    永和三年五月,麻秋又聚集了十二万大军,企图再次反攻,一雪前耻。他在侵占晋兴、广武等地之后,逼近钱粮。张崇华原本准备亲自出征,但被谢艾等人劝阻。于是,张崇华再次任命谢艾率领不足两万兵马前往迎敌。

    此战,谢艾选择与麻秋正面交锋,但在此之前,他已利用地形优势在古浪的山顶以及村庄设下伏兵。这些伏兵行动迅速,在两军主力交锋期间不断袭扰赵军的侧翼以及后方,导致麻秋始终不敢全力出击。与此同时,谢艾还不断运用心理战术瓦解敌军的士气。

    他利用各种渠道向敌军散布虚假信息,使敌军不知虚实。赵军的多次误判导致士兵斗志衰落。最终,在时机成熟之时,谢艾发起总攻。麻秋再次战败逃走,只能退入京城。谢艾班师返回途中,还讨伐了反叛的部落一万余户,共计斩首俘虏四千多人,夺得牛羊十余万头。

    谢艾的三次大胜,为钱粮政权赢得了宝贵的和平时间。他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智勇双全的品质,成为了钱粮政权的中流砥柱。

    然而,谢艾的辉煌成就也引起了一些大臣的嫉妒和排挤。他们纷纷诬陷谢艾居功自傲,图谋不轨。张崇华虽然对谢艾深具信心,但迫于压力,不得不将他外放为酒泉太守。

    此后,张作谋夺权位,谢艾对此深感忧虑,多次上书张崇华,建议驱逐张作等人,并请求回朝辅佐朝政。然而,张崇华的遗诏却被张作等人截留,没有传达到谢艾手中。

    永和九年十月,张崇华病逝。张作废黜太子张耀灵,自立为帝。他随即开始诛杀众多重臣以稳固王位,其中就包括名将谢艾。钱粮政权从此失去了最后的支柱。

    【冷门的民族英雄,几乎孤军奋战坚守中原十几年#历史#小知识#历史人物】

    这是一位名字并不响亮的民族英雄。在那个五胡乱华、强敌环伺的时代,他凭借着智勇双全和坚韧的意志,几乎孤军坚守中原十四年,并且数次击败强敌,三次赴洛阳。他便是晋朝末年的抗敌名将——李矩。

    李矩生于公元240年,籍贯平阳。年轻时,他曾在县中担任小吏。后来,在护送离职县令前往长安的途中,他因机智处理途中的突发事件,得到了梁王司马荣的赏识。

    虽然史书没有详细说明,但他被任命为衙门将,主要负责统领士兵、指挥作战。

    这一职位不仅要求任职者机智勇武,还要能亲自上阵搏杀。这说明李矩具有一定的军事能力,应该在护送途中化解了某些棘手问题。

    齐万年是西晋时期氐族部落的首领。他在元康六年(公元296年)起兵反晋,迅速占领了关中地区,对西晋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平息叛乱,西晋朝廷派出了多路大军进行讨伐,其中就包括梁王司马融统领的军队。李矩作为司马融麾下的衙门将,也参与了这次战役。

    在讨伐齐万年的过程中,李矩凭借出色的指挥才能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率领部队深入敌后,多次与齐万年叛军展开激战,不仅成功牵制了叛军的主力,还为友军争取了宝贵的战斗时间。

    最终,在李矩等人的共同努力下,西晋军队平定了齐万年的叛乱。李矩在军中的声望和地位因此进一步提升。他因功被封为东明亭侯,同时担任都护之职。

    然而,平阳太守宋仲却想让自己的亲戚无极担任都护。李矩不愿与其发生矛盾,便假称有病主动离开。但心胸狭隘的无极却担心李矩反悔,暗中派人对其刺杀。幸亏得到好心人的救助,李矩才保全了性命。

    从公元291年到306年,西晋王朝爆发了八王之乱。东海王司马越虽然成为了这场动乱的最终赢家,但因北方民族趁乱入侵中原,局势依然不稳。匈奴刘渊与羯族石勒等人的崛起,成为司马越的巨大威胁。

    公元307年,中原乱象丛生。刘渊建立汉国,势力迅速扩张。而石勒率领的羯族骑兵更是凶猛异常,势如破竹,攻城略地。匈奴刘渊进犯李矩的家乡平阳,李矩选择投靠司马越,被任命为汝阴太守。随后,他开始着手招抚流民,组成自卫武装力量。还在永嘉初年,与汝南太守袁孚一起率领民众修筑千金堨,以便利水陆漕运。

    三年后,汉国大将石勒进攻荥阳。李矩便安排老弱病残在山中放牛马诱敌。当时石勒的士兵争先恐后地追寻牛马,李矩的伏兵突然出击,高声呐喊,敌军顿时慌乱不已,遭受重创。

    公元310年6月,汉国大将刘曜进攻怀城。河内太守郭默抵挡不住,准备前往新郑投奔李矩。李矩计划安排部将郭诵领兵接应,但因兵力不足不敢冒进。恰好荆州刘弘派其参军张昭率领五百鲜卑骑兵前往长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