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一十三章 天下谁人不识君(3 / 3)  诸朝陪我刷短视频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科举入仕改变命运的决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从20岁到22岁,韩愈前后三次参加科举,均名落孙山。但他并未气馁,继续苦读,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贞元八年,25岁的韩愈终于进士及第,迎来人生的转机。

    本以为苦尽甘来,可命运似乎还在和他开玩笑。在唐朝,考中进士只是踏入仕途的第一步,考生还需通过吏部的博学宏词考试。韩愈三次冲击该考试,结果都以失败告终。

    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韩愈为了生计,不得不投身幕府,成为地方节度使的幕僚,但他的才华并未得到赏识。

    在郁郁不得志中,他写下了千古名篇《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后来辗转近10年,35岁的韩愈才终于通过考试,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其实就相当于咱们现在的大学讲师。

    可惜当时唐朝社会流行“读书无用论”,学生懒得问,老师懒得教,大家都在摆烂。韩愈看不惯这种现象,就写下了传世名篇《师说》。在文中,韩愈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而且他还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这种前卫的观点瞬间引得大批人跑来要当他的弟子,其中就有“诗鬼”李贺,还有写下“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的贾岛以及谢敏农的李绅。这也为韩愈后面倡导古文运动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喜欢诸朝陪我刷短视频请大家收藏:(xiakezw)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