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八十六章 唐中第一谋士(2 / 3)  诸朝陪我刷短视频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他被塑造为类似关羽般的人物,但在正史中,他却是最卑鄙无耻的小人。

    王君廓早年聚众为盗,后来投奔瓦岗未受重用,归附唐朝后跟随李世民四处征战,平定窦建德、王世充,大破突厥,屡立战功。李渊曾称赞他“以十三人破贼万,自古以少胜多无有也”。

    玄武门之变后,王君廓挑拨庐江王李瑗谋反,再将其诛杀,成为“平叛英雄”。然而,他后来骄纵不法,畏罪叛逃突厥,中途为人所杀。

    【大唐可以媲美张良的最牛宰相,中唐第一谋士历史小知识唐朝】

    他是媲美张良的大唐最牛宰相,一生辅佐四代君王,多次拯救唐朝于危难之中。他鞠躬尽瘁,淡泊名利,成为继诸葛孔明之后品格第一人。

    然而,他一生崇尚老庄,因而被后世儒家轻视贬低。他就是大唐“神仙宰相”李泌。

    说到李泌,他正是热剧《长安十二时辰》中易烊千玺饰演的主人公李必的人物原型。剧中,李必以缜密、杀伐果决的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与剧中人物相比,历史上的李泌堪称千古传奇。如果说郭子仪是再造大唐,那么李泌就是延续了唐王朝的性命。

    李泌出身名门,是关陇世家的后裔,与隋末名将李靖有亲属关系。他们的祖先都属于关陇地区的顶尖贵族圈。优越的家世让他从小就有机会与上层顶尖人物交流。

    李泌小时候以神童著称,唐玄宗听说后颇为好奇,便将他招来当面考察。考官正是名相张说,他以棋局出题:“方若棋盘,圆若棋子,动若其生,静若其死。”

    要求小神童李泌解释其中的哲理。李泌随口答道:“方以行义,圆以用智,动以营生,静以安身。”小小年纪便领悟了人生的奥义,唐玄宗听后赞不绝口,赏赐他并嘱咐家人好好抚养。

    从此,李泌的神童之名响彻大唐,许多名人都主动为他“贴金”。例如,张九龄常称他为“小友”,贺知章则预言他日后必成功名显赫之人。

    成年后的李泌博览群书,崇尚道家,尤其对《老子》颇有研究。他经常游历名山大川,寻仙访道,希望找到成仙的办法。从那时起,修炼成仙便成为了他的人生追求。

    直到天宝年间,李泌在嵩山上书议论政事,唐玄宗想起了这个聪慧的孩子,便让他担任太子的陪读。然而,李泌因嫉恶如仇,写诗讥讽杨国忠之流,结果被贬至蕲春。

    不久,为了避免杨国忠的报复,他隐居名山,专心研究成仙之道。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久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仓皇逃离长安前往四川。

    途中,在马嵬坡发生了兵变,皇太子李亨另起炉灶,在甘肃灵武即位,让唐玄宗提前退休当上了太上皇,史称唐肃宗。

    此时的唐肃宗只是一个草台班子,没钱、没兵、没人才,正是用人之际。于是,他想起了少年时的读书伙伴李泌,便派人召他回朝。

    作为名门之后的李泌自然不缺家国情怀,眼见中原大地皇帝出逃,他心中悲愤难平。纵使他已然归隐山林,但这并非他的人生志向。

    正如他在第一次出山前写下的诗句:“请君看取百年事,犹有扁舟范蠡心。”他所追求的是像范蠡、张良那样的功成身退。

    李泌回到灵武后,唐肃宗亲自降阶出迎,给了他足够的面子。原本在李泌进谏之前,唐肃宗因急于平叛而损失惨重,心情低落。

    自此之后,大臣们发现皇帝身边多了一位习惯穿白衣的智囊,皇帝的精气神也焕然一新。

    两人见面后,李泌系统地为唐肃宗分析了天下局势和大唐复兴的关键,制定了让安史叛军死无葬身之地的策略。

    他提出:“夫王者之师,当务万全,图九安石无后患,不出两年无寇矣。”李泌指出叛军喜欢劫掠并无大志,没有持续作战的动力。

    他认为平定叛乱需要两年左右时间,而关键在于不能着急。战术上,李泌制定了“三地近四强之策”,即以范阳、长安、长山三地锁死叛军的四名悍将。

    他的谋略在于用时间换空间,逐步压缩叛军的势力范围,让叛军在范阳到长安的漫长战线上疲于奔命。

    正所谓“挫其锐,解其纷”,唐军依靠这一策略很快占了上风,这也让唐肃宗生出尽快收复两京的心思。

    然而,李泌认为唐军如果把主要精力都用在收复两京上,那么留守河北的叛军就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休养生息,即使疲惫的唐军也难以应付。

    可惜唐肃宗急功近利,没有听从李泌的建议,导致河北未能彻底肃清,为唐朝后来的藩镇之祸埋下了伏笔。后世每每看到此处,都不禁唏嘘不已。

    在两京收复之后,眼见平叛大局已定,李泌便主动归隐山林。佛家讲执着如渊,一旦沾上功名利禄,又有多少人能淡然处之?李泌像汉朝的张良一样急流勇退,深藏功与名。

    随着唐玄宗和唐肃宗先后去世,即位的唐代宗李豫与李泌情谊深厚,加上国家正值多事之秋,便诏他入朝。

    曾经在平定安史之乱时,二人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