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05章 留在子时(3 / 4)  北齐怪谈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看都不看自己的老父亲。

    父子同朝,也算是一段佳话,崔家向来有这样的老传统,不足为奇。

    崔季舒在心里编织着言语,等着分配名额。

    在座的不少大臣,彼此对视,眼里似乎也是带着期待。

    “郎茂。”

    “字蔚之,兴和二年生人,籍恒山新市,起家司空行参军,迁保城县令,政绩突出,廉洁正直,授朔州户曹,政绩昭著,得三次封赏”

    高浟让甲士们将一个人的资料分发给了众人,而后轻声读了起来。

    崔季舒眼里闪过些惊愕,他拿起手里的文书,反复看了起来。

    郎茂??

    这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他忍不住看向了高浟,路去病,崔刚三人。

    这不是宗室,看起来跟宗室也没有联姻关系,排除高浟,不是成安人,不是元老派,排除路去病,可他也不是定州人啊?

    崔季舒一时间竟无法判断他的背景。

    高浟看向了众人,“诸位以为呢?”

    一时间,屋内有些沉默。

    路去病却开口问道:“高公,这个人是不是有些太年轻了?今年才二十九岁?”

    高浟点点头,“年纪是少了些,但是我看过了,此人自幼学习刑名之学,精通律法,善于治理,担任地方户曹之后,政绩格外突出,是个贤良之才,且没有年轻后生的急躁,做事沉稳”

    崔季舒看向了远处的阳休之,两人都从彼此的眼神里看出了些困惑。

    大家却都同意了这个提案。

    “裴谳之。”

    “字士平”

    高浟即刻说起了下一个人来。

    这人是大族出身,河东裴,但问题是,崔季舒依旧没办法将此人跟那三位联系起来。

    他的眼里愈发的迷茫。

    高浟等人连着说出了好几个刺史人选。

    不只是如崔季舒所预料的那种一人一个,占据三个人选,他们是给出了十几个候选,这些都是政绩出色,各方面都不错的人。

    高浟又表示也希望大家能给出自己的人选,看看是否还错漏了人才。

    崔季舒轻轻抚摸着袖子里的名单,却有些不太敢说话了。

    远处的阳休之,更是如此,他耷拉着头,失魂落魄。

    高浟等人给出的这些人选里,找不出一个能与他们三个人扯上关系的,好像就真的只看政绩。

    而阳休之的那个儿子,放在这些人里头,那简直惨不忍睹。

    便是其中资历最浅的那个,都可以全方面的吊打阳休之的儿子。

    事情进展很是顺利,众人商谈了整整一天,等到天色渐渐漆黑的时候,高浟方才拿出了一份八人的名单。

    “以源彪担任洛州刺史。”

    “苏琼担任豫州刺史。”

    “房豹担任兖州刺史。”

    “刘璿担任徐州刺史。”

    “孟业担任海州刺史。”

    “裴谳之担任楚州刺史。”

    “郎茂担任卫州刺史。”

    “徐远担任夏州刺史。”

    从高浟开口直到结束,崔季舒都没有敢说话,好多大臣都是如此,能从他们的眼里看出许多不同的情绪,困惑,迷茫,不解。

    过去的十一州刺史,再加上这八州,当下便是有一十九州刺史了。

    这一十九个刺史,都是庙堂严格把关,从全天下的贤人里挑出来的,基本都是证明过自己的才能,有充足的政绩,核查过为人。

    按着祖珽的说法,治理地方说难也不难,只要能安排一个出色的刺史,治理就成功了大半,至少比原先要好了数十倍。

    高浟此时终于能松一口气了,看起来有些疲惫。

    路去病却是打量着周围的众人,缓缓开了口。

    “诸位,在商谈这些大事之前,有人来找过我,问过我,也跟我说过一些事情。”

    “我知道你们心里是怎么想的。”

    “安排刺史,不就是分配利益吗?”

    “不过,那是过去的齐国,齐国已经灭亡了,就在前不久,被拥立的小皇帝也正式向汉王低头称臣。”

    “如今是汉国。”

    “我不知道往后会变成什么样,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一天汉国的商谈大会也会变成齐国的分赃大会。”

    “可至少,在我活着的时候,这种情况绝不会出现!!”

    “一个刺史所能起到的作用有多大,诸位心里都是知道的,不只是刺史,便是一个乡野里的小吏,有些时候都能产生想象不到的作用。”

    “食君俸禄,为君分忧,诸位乃是汉国之臣,勿要再带着那些门户私计,来污了这庙堂干净。”

    “这是第一次,我只当是不知道,可若是往后,庙堂里再出现这样的风头,敢公然安排自家的子弟进入庙堂或地方,担任什么官职,引不正之风,那我可不会轻易放过。”

    路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