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 006 开仓放粮(2 / 3)  地主家没有余粮啦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道,“佟阿婆,我阿耶要带刘二叔去县里...”

    佟婆子蹙眉,“二郎要走?”

    赵广安想起这事,说道,“我有事要刘二做,这次带他一起。”

    带刘二去县里是女儿的意思,长安遥远,有刘二跟着,遇事有个帮手。

    佟婆子低头绞衣角,小心翼翼的问,“二郎媳妇呢?”

    “也一起。”

    佟婆子的眉头霎时舒展开来,朝刘二背影道,“去县里要勤快些,多帮东家干活...”

    知道她是答应了,刘二心里高兴,“我会的。”

    事情说定,就等刘大牵牛回来套车了,天色暗得浓稠,该是离天亮没多久了,所有人都没回屋,而是搬了椅子在院里坐着。

    风已经有了凉意,吹在身上很舒服,梨花甚至眯了一小会儿。

    醒来时,天边隐隐有灰白的光落下,外头响起牛脖子上的铃铛声。

    除了刘大,一同来的还有老村长。

    一宿还没过去,老村长的背似乎佝得更凶了,一开口,嗓子哑得发不出声儿。

    赵广安迎上去,“四叔,你怎么来了?”

    老村长扯了扯喉咙,赵广安急忙递上竹筒喂他喝水。

    几口凉水过嗓,老村长的声音稍稍清楚了点,“都收拾好了?”

    “就差后院的十几只鸡了。”赵广安朝他身后望了望,“堂兄怎么没陪着你?”

    老村长声音嘶哑,“我让他收拾包袱,带着你四婶她们和你一起走。”

    “还有哪些人?”

    老村长摇头,一脸落寞,“其他人不肯走。”

    对于逃荒,族里人异口同声的拒绝,且个个神色淡然,不以为然。

    老村长握紧赵广安的手,无力道,“怎么办呀?”

    赵广安哪儿有法子?问道:“他们为何不走?”

    “找到了水,又有你们放粮...”回想族里人说这话时的神情,老村长不禁落泪,“六月就旱成这样,七八月只会更严重,都说酷暑必有寒冬,现在不走,冬天也熬不过啊...”

    赵家祖辈就是逃荒来的,当时老村长已经有记忆了,因此特别敏感。

    尤其是朝廷。

    旱灾这么久,朝廷没有任何动静,太反常了。

    这种反常,像极了暴风雨前的宁静。

    赵广安没见老村长哭过,有些无措,“族里人多,单靠我家开仓放粮,粮食也不够啊...”

    老村长茫然抬头,“什么?”

    “我家的粮食,去年就卖得差不多了。”

    照理说,他家是不缺粮的,他家做米粮生意,丰收年的米粮价格低,他家会低价买来囤着,等米粮价格上涨再卖出去,前几年风调雨顺,他家最多囤了几百石粮食,偏去年粮价好,全被东边的商队买去了。

    现在粮仓顶多也就二三十石粮食。

    老村长老泪纵横,“那可怎么办呀?”

    地主家都没粮了,其他人可怎么活?

    梨花搬椅子给老村长坐,与赵广安商量,“阿耶,要不咱们再开一次仓吧?”

    让族里人知晓她家的情况。

    赵广安皱眉,“但你大伯不在啊...”

    梨花看向太师椅上打盹的老太太,“阿奶不是有粮仓的钥匙吗?”

    赵广安当机立断,“那就开仓。”

    老村长急得嘴里起了泡,“那我赶紧通知大家伙。”

    “等一会儿,我让刘大他们挑些粮食回来我带去县里。”

    …

    累了一宿,村民们挑水回家倒床就睡了,迷迷糊糊间,隐约听到一声高昂嘹亮的声。

    “放粮咯,放粮咯...”

    整个近溪村,有资格放粮的只有地主。

    赵铁牛家挨着赵家,当‘放粮’两字在耳边重复了五遍时,他悠悠转醒,“媳妇,听到了没?”

    话音未落,就听咚的一声,刚刚还在床上的人已蹿到了门边。

    “铁牛,快!”

    赵铁牛瞬间清醒,甩腿就冲了出去。

    清晨的风不像白天闷热,赵铁牛觉得身上凉丝丝的,犹如冲了个凉水澡,浑身舒坦得不行,这不,两条腿像马蹄似的停不下来。

    直至,一阵尖锐声从背后响起。

    “赵铁牛,你他娘的发什么疯,衣服不穿就出门!”

    赵铁牛怔怔的低头,脸色大变,“啊啊啊...”

    双手捂胸,慌不择路的冲进了赵家,见赵广安站在老黄牛前,鬼使神差的跑过去扒了他的半臂衣套在身上。

    赵广安给牛喂草呢,一双粗糙的手突然伸过来三五下扒了他的外衣,待他定睛看过去时,那人如脱缰的野马溜了。

    赵广安低头看自己仅有的里衣,脸黑如墨,“谁啊?”

    “三堂弟,借你的衣服穿一下。”

    “……”

    ……

    棺材已经搬到车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