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93章、改出事了吧(2 / 3)  完蛋,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微抬起了眼睛看了李治一眼。

    “太子殿下万金之躯,岂可轻涉险地?”

    “沙场刀剑无眼,殿下三思啊!”

    立刻有老成持重之臣出言劝阻。

    长孙无忌也微微蹙眉,欲言又止。

    李治不为所动,目光迎向三娘审视的眼神:“母亲,新政乃儿臣与母亲共推,叛军矛头直指东宫,儿臣若退缩不前,岂非示弱于天下?此战,非仅为平叛,更为正名,为立威!儿臣恳请母亲,给予儿臣此次历练之机,儿臣必不负重托,荡平丑类,扬我李唐国威!”

    他语气诚恳,理由充分,带着一往无前的决心。

    三娘沉默地看着他,殿内静得可怕,此刻所有人心里都清楚,女皇接下来的决定至关重要。

    良久,三娘缓缓道:“太子有此志气,朕心甚慰。然军国大事,非比儿戏。你且说说,若由你领兵,当如何行事?”

    这是考校,也是给李治一个说服众人、展现能力的机会。

    李治显然早有腹稿,不慌不忙,条理清晰地说道:“其一,叛军初起,乌合之众,贵在神速。儿臣请以整训后的北衙禁军为骨干,辅以临近州府精兵,克日出发,直扑潞州,打其一个措手不及。”

    “其二,刘仁虽据潞州,然其根基在地方豪强。儿臣当分兵肃清周边,断其羽翼,孤立州城,再行攻心瓦解之策。”

    “其三,河东局势复杂,儿臣当携父亲所赐十二将军令,节制河东诸军,确保号令统一,如臂使指。”

    “其四,”他顿了顿,声音微沉:“儿臣想邀请父亲为行军参军,参赞军务,坐镇中军。”

    最后一条,让许多人松了口气,也让一些人目光闪烁。有夏林这尊杀神在旁边看着,太子的安全无疑多了极大保障,同时也意味着,这场平叛之战将拥有远超寻常的份量和变数。

    三娘听完,目光再次扫过殿下众臣,尤其是在长孙无忌等重臣脸上停留片刻,见无人再提出强烈反对,终于颔首。

    “准奏。”

    两个字便给这件事定下了基调。

    “着太子李治为河东道行军大总管,统兵三万,以北衙新军为主,兼调河西铁骑五千,即日筹备,三日后誓师出征。夏林为行军参军,随军参赞。河东诸州兵马并受节度。限一月之内,平定叛乱,擒获首逆!”

    “儿臣领旨!”

    其实这里是不合规矩的,夏林的确是可以在李唐领兵的,但问题是夏林的规格要比李治高,甚至比三娘的军制规格都要高,他们领兵都只能称将军,如今元帅给将军当参将,这礼部能直播挠墙。

    但之所以没人反对,主要还是这是父子局,人家当爹的培养儿子这种事再正常不过,虽然里头漏洞巨多,包括但不限于军制归谁、职权归谁等等,但还是那句话,这些玩意在父子关系面前真的狗屁不是。

    天底下只有会坑爹的儿子,绝少会坑儿子的爹。特别像是李治这样,明显是被父母往千古一帝路线培养的超级继承人,那更是叫人无话可说了。

    朝会散去,消息迅速传遍长安,这消息可当时就成了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了,不过总体来说大部分人还是觉得军制改革是对的,至少现在街上欺压百姓的军爷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令行禁止、军纪严明的兵哥哥。

    而当李治下朝之后没多久,夏林晃悠着回到自己的小院,他早上赶早去西市排队买了只刚出炉的烤羊腿,这会儿正蹲在院里的石凳上一边啃羊腿一边用骨头喂狗。

    李治很快就寻了过来,见到父亲这般模样,有些无奈又有些想笑。

    “爹,三日后就要出征了。”李治在他旁边坐下。

    “嗯,知道了。”夏林头也不抬,专心对付着羊腿:“怎么,紧张了?”

    李治老实点头:“有一点。毕竟是第一次真正领兵,面对的不是演练,而是真刀真枪的叛军。”

    夏林撕下一块肉,递给他:“尝尝,味道不错。”

    李治接过,食不知味地吃着。

    “怕个球呢。”夏林抹了把嘴上的油:“纸上谈兵终觉浅,这回正好练练手。记住啊,你是主帅,不是先锋官。稳住中军,把握大局,具体打仗的事儿交给专业的人去干。多看,多听,少瞎指挥。”

    “那父亲……”李治看向他。

    “我?”夏林嘿嘿一笑,“我就跟着溜达溜达,看看风景。除非你实在搞不定了或者有人欺负我儿子,不然我才懒得动。”

    他这话说得随意,却透着强大的自信和满满的护犊子之意。

    李治心中一暖,那股因未知而产生的紧张感倒是也消散了不少。

    “等会我们去工地看看建设情况,现在那边应该开始春耕了,这段时间你也忙,应该好久没去了吧。”夏林给儿子把桂花酿递了过去:“四十架水车跟高兴渠也都准备好了。”

    “爹,儿子心里有些事。”

    “你说。”

    “二娘、三娘还有弟弟妹妹,您真的不接来吗?我有些想念迦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