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86章、都说了他走到哪哪就要姓夏(2 / 3)  完蛋,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无关战力。但我告诉你们,军纪的涣散,往往就从这些小事开始!一支对百姓秋毫无犯的军队,才能赢得民心,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一支连借物必还、损坏必赔都做不到的军队,何谈令行禁止,何谈如臂使指?”

    他话锋再次一转,语气缓和了些:“光有严令,不足以尽人心。从即日起,凡建设兵团兵卒,除原有粮饷外,每日额外增发二十文工食补贴,十日一结,若在任务之中有功者,更以军功记赏。营建期间,三餐管饱,午晚两餐,必见荤腥!”

    此言一出,台下顿时起了一阵明显的骚动。每日二十文钱,一个月便是六百文,这几乎相当于一个学徒工半个月的收入!更别提那“三餐管饱,必见荤腥”的承诺。长安禁军待遇已算优厚,普通兵卒月饷也不过二两银子,折合两千文钱左右,这额外的六百文补贴,那真的不是一笔小钱了。

    而且最关键的是盖房子能拿军功,这可比上战场刀头舔血舒坦多了,反正日常操练也是练,盖房子怎么就不能是操练了?

    夏林将台下反应尽收眼底,继续道:“我已命人在营区旁设立临时膳房,由东宫调拨银钱采买米肉菜蔬。规矩立在那里,该守的必须守;该得的,也绝不会少你们分毫!我要的,是一支纪律严明、士气高昂的强兵,不是一群面黄肌瘦、心怀怨气的苦役!”

    这番恩威并施,效果立竿见影。许多兵卒脸上的抵触情绪明显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惊喜和期待。严苛的纪律若能换来翻倍的收入和顿顿饱饭,这笔账谁都算得清楚。

    训话结束,各营带回,分头宣讲纪律,并宣布新的伙食与补贴标准。质疑的声音几乎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热烈的议论。

    “一天二十文!一个月就是六百文!这……这顶得上我老家半亩地一年的收成了!”

    “餐餐有肉,还有这么多补贴,这苦力干得值!”

    “听说夏帅手底下的新军伙食极好,而且他一直说话算话,看来咱们也得对得起这份饷银了!”

    很快,随着营建工程全面展开,纪律与待遇的双重作用开始显现。

    建设兵团的营区与皇庄、乃至附近村落相邻。兵卒们最初与庄户、村民接触时,还带着几分军爷的傲气。

    但当有人因采摘了农家地头几颗野菜未给钱而被当众鞭笞,有人因借用农具损坏后被伍长提干之后还要照价赔偿后,大营之中的风气为之一变。

    而这帮臭丘八也终于发现了,提干那是真的提起来干啊……

    庄户们发现,这些平日高高在上的军爷,竟真的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了东西必定归还,损坏了也老老实实赔钱,甚至还会在休憩时帮老弱挑水劈柴。那种积攒许久的戒备与疏远,渐渐被好奇与接纳所取代。

    而在营建工地上,令行禁止的效果更为直观。划分地块、分配任务、物料调度,一切井井有条。兵卒们虽不熟练,却肯下力气,学习也快。那飘着肉香的伙食和丰厚的补贴,成了实实在在的激励,那每天锄头挥的都快冒火星子了,而且那该死的流动红旗真的是要了狗命了,一些行营为了这面旗帜,真的是早起天不亮就开始干活。

    原本预计需要月余才能平整完成的土地,不过十余日便已初具规模。

    这一日,夏林与李治一同巡视工地。但见各处热火朝天,号子声、夯土声、锯木声交织一片。兵卒们赤着上身,古铜色的脊梁在春日下闪着油光,汗水混着尘土淌下。

    李治看着眼前景象,不禁感叹:“父亲,这些兵卒与半月前相比,精神面貌竟大不相同了。不仅规矩懂了,这干劲也足了许多。”

    夏林点点头:“人活着总要有点精神气,也要有点实在的想头。知道自己为何而劳作,知道规矩界限在哪里,更知道干好了有饭吃、有钱拿,这气就顺了,劲也就足了。”

    这时,北衙禁军中一位素以勇猛著称的郎将,引着几位同僚走了过来。他对着夏林抱拳一礼,语气带着几分钦佩,也带着几分不甘:“夏帅,末将等服了!您带的兵,干活都如此有章法,有规矩,士气还这般高昂。只是……末将等心中仍有一惑。”

    “讲。”

    那郎将道:“我等皆知夏帅麾下野战之兵,战力冠绝天下。却不知,若抛开火器之利,单论士卒单兵技艺、小队配合、阵型操演,与我长安禁军相比,孰强孰弱?”

    他这话,立刻引起了周围几位将领的共鸣。他们被纪律磨得没了脾气,又被这建设兵团的效率与士气所震撼,但内心深处,那份属于军人的那份骄傲和比较之心却从未熄灭。

    夏林尚未回答,李治却眼睛一亮,抢先道:“孤觉得,光说不练假把式。既然诸位将军有此疑问,何不借此机会,来一场两军大比武?”

    “大比武?”众将都是一怔。

    “正是。”李治越说越觉得此议甚妙:“建设兵团需休整,禁军日常操练亦不可废。不妨择一地点,划定项目,让夏帅麾下抽调部分精锐,与我长安禁军公平比试一番。既可检验平日操练成果,亦可互相切磋,取长补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