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八十章 钱监(2 / 3)  家父李隆基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只有大家也愿意去了,士子们才会乐意,总是要有个牵头的,否则这件事确实难办。”

    李琩不等别人开口反驳卢奂,立即道:

    “此言甚合朕意,那么朕就带个头,从宗室开始,嗣虢王李巨出任建安太守,南宫郎李峘出任南康太守,即刻赴任,以三年为期,届满后官升一级,入三省任职。”

    李巨眼下不在大殿,但是李峘在啊,他爹信安王李祎也在,他的脸都绿了,mlgb,流放我是吧?你这是公报私仇。

    建安郡那是什么地方呢?今福建省建瓯市。

    当下的福建归江南东道,下面只有五个郡,这地方因为与岭南挨着,所以属于半流放地。

    福建地区在大唐,按照去年的人口统计,总计为410587人,当然了,实际人口和统计人口肯定有出入,只会多不会少。

    那么我们找一个对比,河北道,去年人口统计为1023万,占了大唐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李峘当初是支持太子的,也是太子党的成员之一,李琩清算初始,没有他,他以为躲过去了,没曾想还是没跑掉。

    眼下他的官职是工部下设屯田司郎中加工房朝集使,级别非常高了,去一个上上郡做太守也是绰绰有余,结果呢,去了一个中中郡。

    是的,建安郡22770户,口142774人,管着十四万人呢,不算小地方。

    李祎见到儿子半天没吭声,陛下与朝臣的目光已经全都落在了儿子身上,再沉默下去,那是找不自在,于是他代儿子答道:

    “回禀陛下,李峘愿往。”

    陈希烈火上浇油道:“我怎么觉得他不乐意呢?”

    李峘当下已经是脸色铁青,憋了一肚子气,任谁都能看的出,他有怨言,事实上,李峘都差点憋不住了。

    他脑子里,甚至在想着站出来直接拒绝,但是拒绝之后呢?再往后面想,他就不敢站出来了。

    李琩点了点头:“三年期满,朕给他留一个中书舍人,诸卿共鉴,朕决不食言。”

    听到这里,李峘有种刚挨了一个巴掌,马上便来了一碗蜂蜜水,脸上火辣辣,心里甜滋滋。

    中书省,不是谁都能去的,中书舍人,也不是谁都能干的,这地方的上升渠道,是奔着三省六部主官和宰相去的。

    于是他站了出来,揖手道:

    “臣刚才正在想,如何治理建安,一时入神,请陛下治罪,臣愿意去。”

    李琩哈哈一笑:“你不要怨朕,朕就很满意了。”

    “臣绝对没有那个念头,天地共鉴,”李峘赶忙道。

    其他人已经开始打趣起李峘了,因为他们觉得,当今陛下简直太温柔了,使得大家也都很放得开,气氛很轻松。

    卢奂接着道:

    “既然陛下都带头了,诸位是不是也该效仿呢?外放官员的名单我来定,大家有没有意见?”

    “怎么是你定?”韦陟瞥了一眼李琩,随后笑道:

    “科举本不是吏部的事情,你已经管了,这个事你还要管?你还不是吏部尚书呢。”

    科举,一开始是礼部的事情,但不是有礼吏之争嘛,也就是进士党(寒门士族)和任子党(门阀贵族)。

    李林甫管着礼部,铁杆的任子党,这是不符合李琩利益的,他需要进士党起势,帮助更多的寒门士子入仕。

    而卢奂,就是偏向于寒门的。

    韦陟是故意这么问的,就是在试探李琩,会不会真的将吏部交给卢奂,如果是真,自己这句话有抛砖引玉的效果,如果不是,那么最好不要让卢奂再主办这件事,因为这小子铁定要将他们韦家划拉出一拨人,发配南方。

    “那就让他做这个吏部尚书,便算名正言顺了,”李琩笑道:

    “大家要配合国宝郎,事关国家用人的大事,不能含糊,你们若是对他有什么不满的地方,来找朕,朕会给你们解决。”

    众人纷纷强颜欢笑。

    裴耀卿瞥了一眼远处的卢奂,他看的出,将来的宰相席位,必有卢奂的一席之地,恩宠也太过明显了,陛下就差说出这是朕的人了。

    但是这项改革,他并不看好,卢奂不好干啊。

    是啊,确实不好干,但是李琩要的就是这类人,非常人成非常事

    七月末,李琩在紫宸殿召见了一帮年轻人。

    以薛和霑为首,武氏子弟为班底,其中还有达奚盈盈、刘宴、第五琦等财政专家。

    大唐的恶钱,说到底是因为良钱不够用导致的,良钱不够是因为缺铜,解决了缺铜的问题,可以极大的改善货币情况。

    那么我华夏哪里的铜最多呢?

    江西排第一,云南排第二。

    江西也是当下恶钱的主要产地,因为这个地方官府对辖区的控制非常有限,没人愿意去做官,做了官的也不愿意花费心思去开采铜矿,开采了,他也控制不住,所以导致民间盗采盛行,采出来的铜矿在冶金业发达的江淮地区铸造成恶钱,流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