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七十五章 宜称陛下(4 / 5)  家父李隆基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也已经纷纷站起身来,至于其他那那些亲王,都是些附庸货色,要啥没啥的躺平摆烂货,自然也都看向了李琩。

    眼瞅着那对兄弟了一个在拼命的推举,一个在拼命拒绝。

    卢奂第一个跑过来,直接拉着李琩就往皇位上走,李琩这时候双腿就像生了根一样,死命的往后退。

    这就是三推让了,你不推不行的,你要在一种:我本无心帝位,你们非要逼我的状态下,登基大宝。

    李林甫和李适之对视一眼,也过来拉扯,于是越来越多人的参与进来,拥立着李琩往上走。

    帝座,也叫黼扆,盖嘉运站在李琩背后,抓着他的双肩硬生生将李琩给压了下去,然后转身就跪,口中高呼陛下。

    其他人也纷纷跪地,有人称圣人,有人称陛下,有人称至尊。

    圣人,历史上一般是指唐朝的前七位皇帝,李渊到李隆基为止,其中包括了武则天,由此可见李隆基之后的唐朝皇帝,连大臣都觉得他不行。

    李琩则是一脸无奈,一副被迫的模样起身,抬起双手,道:

    “愿与众卿共治天下,君臣相谐,共享太平,请起身。”

    “谢陛下”众臣高呼之后,纷纷起身。

    那么接下来,就是给基哥定庙号了

    李琩在继位初期,在有些地方不能有大的变动,因为很容易引起大家乱想,让他们没有安全感,那样是非常危险的。

    首先就是中书门下不能动,李林甫和李适之的宰相之位是板上钉钉了,韦陟和萧华其实是侧面帮了李适之一个大忙,让对方眼下非常轻松,不必担心李琩继位之后,他们这一派系会遭到过度打压。

    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只能适当的动,很多位置想要变更,都需要慢慢来。

    但是在有一个方面,大家是会默认李琩大动的,那就是军权。

    新君继位必然要收拢兵权,这几乎是毋庸置疑的。

    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其实更换最快的,是将。

    首当其冲就是禁军,没有人会反对新皇帝将禁军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于情于理,这都是必须要变动的地方,而且要尽快。

    哪个人也不希望新皇帝的人身安危没有保障。

    所以李琩在请众臣坐下之后,提出来的第一个任命,便是派遣陈玄礼去监督先皇的陵墓修建,陈玄礼前脚刚走,武庆便被任命为左龙武军大将军。

    先得将陈玄礼弄走,才能接管左龙武,否则直接罢职,大家也担心陈玄礼闹情绪之下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徐少华、马敦、老黄狗等十七名河西兵,也进入左龙武分别担任要职,帮助武庆早日接管。

    盖擎为右龙武大将军,吴怀实照旧掌管右羽林,至于左羽林大将军,自然是盛王琦了。

    左监门卫大将军,依然是高力士,右监门卫交给了牛贵儿,并且掌殿中监,知内侍省事。

    李琩原本的两个内侍严衡王卓也将在内侍省担任要职,杜鸿渐调任万年县令。

    至于基哥的庙号,最后定了一个宪,博闻多能曰宪,人家很有才华嘛,艺术成就非常高,这是人所共知的。

    这个庙号,非褒非贬,有功有过,实际上,基哥这个时候死,明君是没跑了,但是呢,他的毛病同样不小。

    一来,抢走李琩媳妇了,那么大臣在商议庙号的时候,首先要考虑李琩的个人感情,那就不敢给的太好,还有一个就是,他儿子要杀他。

    这是非常非常丢人的,而且李亨还得手了,弑父是大罪中的大罪,但是将儿子逼到这个份上,可见你也好不到哪去。

    所以宪宗这个庙号,十王宅那么多人,竟然完全没有反对,可见他们对这个爹,怨言太大了。

    谥号的话,与历史上无异,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因为人家死早了,终究开创了开元盛世,也算是一代明君了。

    没有反对庙号,但是十王宅肯定是有诉求的,那就是出来,他们在那边憋了半辈子,一刻都不想呆了。

    李琩肯定不乐意一下子都将他们放出来。

    这时候,体恤圣意的人可就多了去了。

    只见陈希烈站起来道:

    “眼下长安没有可以为诸王立宅的地方,臣以为,撤去监院即可,国库紧张,并非大兴土木,为诸王营造新宅的时候,还请陛下斟酌。”

    李琩刚才已经说了:宜称陛下,因为他不喜欢圣人这个称呼,这天底下哪有什么圣人?

    见到李琩陷入为难,李林甫直接道:

    “禀陛下,实在没钱修,此事需从长计议。”

    诸王的新宅,肯定不是他们自己花钱,需要朝廷拨款,李林甫一句没钱,就将诸王给堵回去了。

    李适之更是道:“眼下圣人还未入陵,谈论这种事情为时过早了吧?”

    李琩顿时表现出一副恍然,醒悟道:

    “朕体恤兄弟,竟差点延误大事,幸得左相提醒,时辰不早了,朕还要去为先皇守灵。”

    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