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走寻常路(2 / 4)  家父李隆基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其中以右相为尊,只要隋王将你们的事情报给右相,右相一日之间,就能给你们找到去处,早些任职,总比蹲在进奏院死等着强。”

    郭淑也在一旁道:

    “隋王今晚值守皇城,等到明日回来,我便会将此事告知,三五天内定有着落,二位兄长要提前准备好,长安不比朔方,遍地勋贵,切记不要将藩镇那一套用在这里。”

    老二郭旰点头道:“这一点,阿爷阿娘都有过交代,让我们进京之后,一切听大伯教导。”

    郭曜顿时皱眉,你是真不会说话啊,八叔在这呢,你提大伯干什么?

    郭幼明更是一脸尴尬,行,你们夫妇瞧不起我是吧?难道我就教导不了吗?

    确实够呛啊郭幼明今年二十六,老大郭曜已经二十八了,老二二十七,他俩比你多吃两年盐啊。

    别看郭曜兄弟一口一个八叔,实则在他们心里,八叔你还嫩着呢。

    一家人聊到深夜,郭淑取来王府的牌籍交给两个哥哥,方便他们夜中行走,但还是不放心,让郭敬引路,将两个哥哥先送回进奏院,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们俩务必今后每天都要来。

    王宅留人过夜,并非不合适,但是韦妮儿有身孕,按照迷信说法,确实不能留外人。

    如今两个哥哥回来,郭淑心中大定,仿佛有了主心骨一般,心情一下子放松很多。

    接下来,就等大姐进京了。

    在李琩的帮忙下,李林甫和李适之点头,卢奂亲自操刀,调任成都县令卢让金,出任咸阳县令,也就是顶替王牧留下的空缺。

    成都县属于次赤县,咸阳县则是低一等,为徽县,看起来,这连平调都算不上,但其实区别很大。

    咸阳隶属京兆府,就在京师边上,近水楼台先得月,在这里担任主官,比在成都其实强的太多了。

    况且咸阳令只是踏板而已,将来京师一旦出缺,郭淑会第一时间帮助姐夫争取。

    朔方进奏院,上一任进奏使姓丁,朔方军出身,但是昨天空降了一位姓王,将他给顶了。

    这位姓王的是谁呢?前任咸阳令王牧。

    不怕挨处分,就怕上面没人,他的县令虽然被撸下去了,但是其获得了李琦的原谅,再加上是王忠嗣同族,有王震兄妹帮着说话,王忠嗣返京的第一时间,任命其为朔方进奏使。

    姓丁的那位,仍在这里上班,算是辅佐王牧吧。

    这座进奏院是整个长安最为特殊的一座,里面的各类官吏加起来七十多人,一半姓王、郭,另一半跟王郭有亲戚关系。

    说白了,里里外外都是自己人。

    返回进奏院之后,郭曜叫住弟弟,来到他的房间,点上灯烛之后,小声道:

    “阿爷与阿娘在咱们临行之前,有嘱咐,我这便将其中一些说与你听。”

    郭旰愣道:“为什么嘱咐你,不嘱咐我?为什么你只说给我一些听,不能一次讲完吗?”

    “不能!因为你嘴巴不把门,”郭曜一脸严肃道: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靡俗不交,恶党不入,可以立身;小利不争,小忿不发,可以和众,你冲动易怒,不可托付大事。”

    “你行,你能干大事,”郭旰嗤之以鼻。

    没错,人家郭曜历史上寿终正寝,袭代国公,封太子太保,而你呢,历史记载:贼安守忠壁永丰仓,子仪遣子旰与战,多杀至万级,旰死于阵。

    老二郭旰只是比郭曜小一岁,加上又是王氏实实在在的亲生儿子,所以王氏总是教育他:你学学你兄长。

    久而久之,郭旰自尊心受损,所以想着沙场立功证明自己,结果武力点的过多,智力稍显不足。

    也不是说他傻,而是不如郭曜稳重。

    听到这里,郭曜冷笑一声,直接上床睡觉:“不说了,你回去吧。”

    “你这个人,故意吊人胃口是吧?”郭旰不爽了,刚才还要说,现在又不说了,玩我呢?

    他也不走,在边上唠唠叨叨埋头了郭曜半天,最后还是服软了。

    “求你了,告诉我吧,你不告诉,万一我捅出篓子怎么办?”郭旰在一旁喋喋不休吧。

    郭曜冷斥一声:“不说就是不说,出去。”

    “哼!”

    郭旰起身在心里骂了他哥几句,一脚踢在床腿上,气呼呼的走了

    李林甫终究是老奸巨猾的,他算准了太子和李琩之间的夺位之争,必然牵连极大,至于会发生什么样的流血事件,他也说不准。

    那么他就要尽量提前预防,保证发生动荡之时,自己和李琩有能力维持局面。

    他是熟读史书的,自然知晓历史上很多继位之君,都是通过一系列血腥事件才登上的皇位。

    如果李琩和李亨之争,将来也会走到那一步,那么他就要保证,李琩在那个时候,占据绝对优势。

    这天的偃月堂议事,六房朝集使照例会将公务呈上去,由李林甫身后的幕僚一一过目,然后他们会挑选出其中急需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