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二十三章 和平使者(2 / 4)  家父李隆基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嘴上说不小,实际一点都不大,但是对于元载这个级别,算不小了。

    没有前院,没有花园,倒是有一处规模不小的马厩。

    奴婢也买了一些,有八个,在长安南城,也算是一户中等偏下的人家了,只是让王韫秀住进这里,肯定是委屈人家了,大将军府的后园,都比这座宅子大。

    没办法,长安北城贵族区的里坊,有的一个坊才住几户人家,多了的也就二十三户,但是在南城,一座里坊最多的能住三千余户。

    李琩参观了王韫秀将来会入住的堂屋之后,笑道:

    “慢慢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嘛,这座宅子将来,必因元郎而焕彩。”

    元载傻乎乎的一个劲点头,脑子里则是憧憬着,将来一定要将宅子扩建改敲,好配的上自己妻子的千金之体

    李祎确实摔着骨头了,屁股都肿了,但是骨头没有断。

    没有断那就是不算严重嘛,但是呢,可以形容的很严重。

    太医是可以摸出骨头是否受损,但是他摸不出筋脉啊,正所谓伤筋动骨一百天,这还是年轻人,八十岁的老头子伤筋动骨,那得带进棺材里。

    反正李祎是下不来床了。

    李亨今天亲自来探视了,这是他的太子太师(上章写错,改了)。

    三公,是太师、太傅、太保,但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可不是三公,而是等于太子的老师,负责指点督促和教导太子。

    上一任太子太师萧嵩,如今彻底致仕,不过他们家,还是支持太子的,虽然只是口头上支持,但也是非常重要的。

    太子太保,是高力士,眼下也变得立场模糊,太子少保崔琳,绝对的太子党,太子少傅杜希望,杜希望回京之后,太子都没见过这个人。

    信安王再这么一倒,李亨觉得天都快塌了。

    探望慰问一番后,李亨脸色难看的离开了那一股子腐朽臭味的寝室,在院子里深呼吸一口,然后长长的吐出一口浊气。

    里面真的太难闻了,一股行将就木的味道,呆了半个时辰都会呛死他了。

    “长源认为,他还能活多久?”李亨小声道。

    一旁的李泌压低声音道:

    “气色尚存,脉搏稳健,信王安并无大碍,只是他这个年纪的人,寿元很难说的,如今虽然伤了,但只要还能说话,于太子来说,并无损害,就怕”

    “就怕什么?”李亨皱眉道。

    李泌道:“就怕他装糊涂,不再为太子说话。”

    李亨沉吟片刻后,摇头道:

    “不至于,信安王不会弃孤而去,他不是那样的人。”

    他是怎样的人,恐怕连他弟弟都不知道,你怎么就能笃定呢?李泌真心觉得,太子有时候的想法过于幼稚可笑。

    这个级别的人,哪个不是一肚子心眼?是捉摸不透的,你如果这么相信一个人,会吃大亏的。

    “我们最好再去一趟吴王宅,随后见一下杜希望,不管怎么说,他都是太子少傅,入京之后竟未去少阳院拜谒,此人的立场,我们也是要搞清楚的。”

    在李泌看来,杜希望的作用其实已经不大了,这个人主动致仕,卸掉了一身官职,摆明了要养老。

    但是呢,他担心杜希望会与李琩有所瓜葛,因为他打听到,杜希望曾经去过新丰县,与他曾经的幕僚及同族杜鸿渐碰过面。

    这可是个不稳定因素啊,你不愿支持太子,但也不能支持李琩,所以李泌希望太子能施加压力,迫使杜希望老老实实的什么都不要掺和。

    赞成、反对、弃权,联合国都是这么投票的。

    在李泌看来,杜希望手里这张票,如果不是赞成票,那就必须是弃权票。

    至于太子在十王宅外与杜希望见面,不算违法诫宗属制,因为杜希望确确实实在东宫挂职,这是上司去见自己不合格的下属。

    然后质问他,既然返京,为何不拜?

    新丰驿的老大,是从右武卫调任的兵曹参军事韩混,前宰相韩休的弟弟殿中丞韩倩家里的老二,李琩幕僚韩滉的堂兄。

    既然是驿站,自然要占据水陆要道,新丰驿在县城以东四里的运河边上,这里也有仓库。

    在隋唐,是先有的新丰驿,才有的新丰县,因为运河是隋朝挖的,靠着运河之利,这个地方在历经数百年之后,重新热闹起来。

    新丰这两字从何而来呢?源自于汉朝。

    高祖刘邦建立大汉之后,将自己的老爹从沛县老家接入关中,但是他爹呢,在这里因为语言不通而无法融入,于是刘邦从沛县老家将乡民迁徙至此,在这里建了一座城,取名为新丰城。

    为什么是新丰呢?因为刘邦的老家是在沛县的丰邑,而丰邑呢后来成为丰县,新的丰县,就是新丰了。

    韩混最近频繁在与杜鸿渐接触,之所以频繁,那肯定就是商量不妥嘛。

    如果做一件事,一次就能成功,那就没必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