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一十七章 枉为宗室(3 / 4)  家父李隆基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一房弘农杨差不多,都在往四川发展,因为关中与河南,都被大宗给发展得差不多了,他们插不进手去。

    本来,杨和裴就是联姻家,再加上杨钊和裴柔这两支又都活跃在四川,所以联系更为紧密。

    他们的老家都在蒲州,蒲州就是河东郡,也就是山西运城,河东出大姓,裴、薛、柳、卫。

    裴柔的身份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大家闺秀,但是有一点确实问题不小。

    杨钊总是让人家抛头露面,看似贤内助,实则都算是交际花了。

    因为裴柔这个人,也是相当会来事,小嘴叭叭甜。

    但是杨钊没有让裴柔经常去隋王宅伺候,维持与李琩的关系,一来,与李琩维持关系,那是杨玉瑶的事情,他不能越俎代庖,再者,隋王妃太厉害,除了有限几人的夫人,对外女非常排斥。

    所以他的老婆,经常去右相府,跟李林甫的女儿儿媳打成了一片,准确来说,她是个负责帮助丈夫讨好相府的哈巴狗。

    这种情况,如果杨钊地位高,或者他本人有骨子,有君子之风,那么别人不会碰他的老婆,但是杨钊巴结李林甫太过火了些,姿态越是卑微,相府的亲眷越是不将他放在眼里。

    这一天,裴柔依然出现在相府,刚刚帮着李岫的妻子柳氏修剪完花房内的绿植,随后便去了老六李崿的庭院,那边今天要给鱼缸换水。

    是的,巴结人,其实就是干粗活,这是唯一不用花钱的巴结方式,而且很多时候,比花了钱更有效果。

    李崿中午喝了不少,正坐在庭院的树下消散酒气,身边是漂亮的美婢在一旁服侍着,为他扇着扇子。

    而他的妻子,眼下正在院中的那口水缸旁边,注视着裴柔带领着下人,将缸内缠绕在一起的睡莲都取了出来,然后一瓢一瓢的将缸内的水都舀了出来。

    人在劳动的时候,会有各种各样的肢体动作,或弯腰,或下蹲,或俯身

    而李崿所在的角度,刚好将裴柔的每一个动作都尽收眼底。

    男人对女人迸发出那方面的冲动,往往一个小小的画面就足够了,裴柔是来打下手的,那么自然不会穿着行动不便的宽襦大裙,而是利于劳作的简单衣饰。

    众所周知,女人在夏天,一般不会弯腰,弯腰就得抬手捂着那个地方,而大唐的女子夏衣更为开放,因为本来就是半遮的。

    这下好了,李崿看的都快流鼻血了。

    男人的色胆,往往取决于他的政治背景和经济能力,这两项越强的,基本就是色胆包天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越穷越没胆。

    而李崿,眼下脑子里已经在幻想着,如何制造与裴柔的独处机会,多看几眼,上手体验一下即可,没必要真的睡了,毕竟杨钊当下在自己父亲那里,还挺受器重。

    于是在水缸清理完毕,换上新水之后,李崿开口道:

    “裴娘子平日抄录玄经吗?”

    信道的家里都有这个习惯,男女都会抄录道家典籍,因为无论是宫宴还是下面的宴会,大家口中经常会蹦出一些道家的语录,这是因为大唐尊道教为国教,所以大家在私下里基本都会钻研一些,为了就是在公众场合,至少能知道人家说的话,来自哪本道家典籍,又在阐述什么样的意思。

    众所周知,背书最好的方式,就是一遍一遍的写下来,写过的,比没写过的,记得更牢固。

    裴柔此刻已经是额头渗出香汗,闻言起身一笑,轻抚鬓角道:

    “回郎君,次数不多,只因家中藏书较薄。”

    李崿笑了笑:“帮我抄几卷,我可以准你留些誊本。”

    书籍,是价值最高的,一般不会借给人,想要获得某种藏书,困难程度甚至比你升官还难。

    别看有些人出身寒门,只要人家祖上阔过,人家有的书,你未必能有。

    所以从前大臣招收幕僚,第一个要问的,就是你看过什么书,你看过的书里有他没有看过的,他就会跟你要誊本,也就是誊抄一遍。

    所以书籍这类顶级资源,也是逐渐从下往上汇聚的,其中以草稿价值最高。

    碑不如帖,帖不如信,信不如稿嘛。

    《孔庙三碑》、《崔敬邕墓志》,这是碑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这是信,《兰亭集序》这是帖,《祭侄文稿》是草稿。

    裴柔自然是痛快的答应了,不怕活太多,只怕没活干,他和丈夫好不容从四川来到长安,自然希望能在这里站稳脚跟。

    这可是长安啊。

    于是忙活完院子里的事情之后,她便在一名婢女的带领下,去了李崿的书房。

    其实李崿的藏书也不多,跟杨钊属于乌鸦一般黑。

    这倒不是他没有那个能力,而是因为他们家没有分家,只有在分家的时候,他才能将他爹的藏书誊抄一些,而且还不是全部。

    只有继承人,才能全部继承李林甫的遗产,那就是李岫。

    李岫排行老四,三个哥哥一个夭折,一个眼睛有问题,也就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