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七十章 一报还一报(2 / 3)  家父李隆基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想个办法,降低关中对河北赋税的依赖,否则长此以往,河北只怕会出乱子。”

    裴耀卿笑了笑,道:

    “办法不是没有,是行不通,丰年留关中,荒年去洛阳,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是圣人不会去洛阳。”

    如果政治中心迁到洛阳,那么自然会有大批的跟随者,主要就是门阀世家。

    我们首先要明白一点,老百姓是消耗不了多少粮食的,粮食的最大消耗来自于贵族以及军队。

    大唐将军事重心从关中移至边关,也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缓解粮食压力,否则全国的粮食都得往关中送,这就是为什么大运河是在隋朝开挖的,因为隋朝的贵族集团和军队都集中在关中。

    而洛阳这个地方,叫做四战之地,除了北面有太行山为屏障,几乎无险可守,那么它做为政治中心其实是不合适的,非常容易导致改朝换代。

    宋朝就是选错了地方,以至于无法抵挡金军南下,被迫撤往长江以南。

    那么在当下外重内轻的局面下,李隆基除特殊情况之外,无论如何都不会去洛阳,因为藩镇一旦反水,洛阳是守不住的。

    什么叫特殊情况呢?长安没粮了,而李林甫绝对不敢让这样的情况出现,否则他就不是罢相那么简单,很可能会下狱。

    “眼下除了改善漕运之外,没有别的办法了,”李林甫苦笑摇头:

    “隋王以前给我出过一个主意,还算可行,那就是将巴蜀的粮食从襄阳转运北上,这样一来节省了不少路途,但这项工程,当下做不到,咱们先得将这几年熬过去,才能着手计划。”

    从襄阳转运,其实不太划算,因为有一段陆路,会增加粮食消耗,但是呢,这条路可以做为应急补给,如果长安出现状况,走这条路可以更快的将粮食送进来稳定局面。

    现在做不到,为什么历史上安史之乱反倒做到了呢?因为当下考虑的很多,重在一个稳字,历史上上津道的开发,那已经是破罐破摔、不顾民生了,只求能保供朔方,其它都不管了。

    长安依旧是歌舞升平,一派盛世景象,只有中枢的这些人心里清楚,当下的时局非常艰难。

    一个错误的政策,很可能就会导致盛世坍塌,他们除了尽全力匡扶社稷之外,也找不到可以一劳永逸解决的办法

    今天的长安,是非常脏的,因为雨水将空中的黑灰带到了地面,街道上、房顶上,都是黑漆漆的一片。

    如果能再有一场雨水,就会冲刷的差不多,但今日艳阳高照晴空万里,不会再下雨了。

    长安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水井,实际上整个长安的水井一点都不多,平民百姓的饮水主要就是靠日常存储的雨水度日,或者出城去渭水、灞水挑水去,城内水渠的水,一般是不会拿来饮用的,除非你不怕闹肚子。

    张盈盈眼下住着的这个外宅,是没有水井的,有一个蓄水池,但是因为没有盖板,所以池子上面已经漂浮一层厚厚的黑色灰烬,下人们也正在清理水池。

    她不愿意再吃这样的水了,那么还有两个办法,一个是买水,一个是找金吾卫要几车。

    做为京师消防总队,金吾卫是不缺水的。

    买水是需要等的,因为卖水的,人家也得出城去拉,但是金吾卫有现成的。

    于是张盈盈便派人找到武庆,让武庆给她拉几车水过来。

    武庆是在晚上将水给她送来的,同时告诉她,隋王想见她,要隐秘一些,不能让人知道。

    张盈盈非常果断的拒绝了。

    “想见我,让他来找我,我不去隋王宅,看不得一些人的脸色,”张盈盈找借口敷衍道。

    她知道金饰铺子发生的事情,也是她暗中设法通知的少阳院,那么她现在在李琩面前,就是个两面派。

    因为心虚,所以不敢见。

    她的这座外宅,靠着太清观,观主是圣人身边的四大真君之一,李琩是不敢在这里乱来的。

    张盈盈确实害怕了,而且很愤怒,我前脚刚告诉你们,你们就敢放火灭口,玩的也太大了吧?

    她是一个极为聪明的人,认为李琩很可能已经怀疑她了,才会主动邀请她去隋王宅,这在以前是非常罕见的。

    张盈盈察觉到不妙,很想离开外宅找个地方避避风头,但是家里又不好意思回,道观呢又不安全。

    于是只能心惊胆战的留下来了,除了严令护院加强警戒之外,似乎也没有什么别的办法。

    无功而返的武庆带回消息后,李琩朝着一旁的武明堂摊手道:

    “你看,你这不是打草惊蛇吗?我都说了这丫头脑子特别好使,反应很快的。”

    眼下的李琩,已经知道金饰铺子里发生的事,但是他这个人,是要顾全大局的,只看王韫秀被王忠嗣惯成那个鸟样,自己也不能随意对王韫秀下手,以免引起王忠嗣的过激反应。

    武明堂冷笑道:“我这么做,就是专门试她的,由此可见,就是她了。”

    她从韦妮儿那边已经知道,张二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