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三章 伊州大曲(3 / 4)  家父李隆基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盖嘉运哈哈一笑:

    “不胜酒力四个字,盖某不知道有多少年没有听过了,隋王是个有节制的人啊,好,今日只是小酌,等明日狩猎归来,你我再一醉方休。”

    李琩低头看了一眼桌子上,已经被盖嘉运喝光的三个酒坛子。

    你管这叫小酌?

    大厅内,歌舞升平,汉胡掺杂的乐工舞伎,正在下方表演着盖嘉运最喜欢的《伊州大曲》。

    此曲需乐工四十八人,舞伎十二人,怪不得人家要在帅府的大堂设宴,其它地方确实放不下。

    郭知运在担任陇右节度使的时候,为李隆基献上了凉州曲,盖嘉运献上了伊州曲,这两篇舞曲眼下在教坊都是经常会表演的曲目。

    宋代洪迈《容斋随笔》记载:今乐府所传大曲,皆出于唐凡此诸曲,惟伊凉最著。

    可见伊州曲和凉州曲在华夏乐府之中,也是极具盛名的。

    古伊州,就是后世的疆新哈密地区,所以今天献艺的舞伎,都带着点西域风情。

    她们口中吟唱着的,是几篇诗歌,伊州曲有采诗入乐、因乐为诗的特征,这是李隆基同志改进创造的。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这是王维的伊州歌,与其它歌曲一样,大多描述的边疆征战,别离思念之情,其音调凄楚悲凉,使人惆怅感慨。

    乐舞是情感的表达,容易与人们内心深处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情感,形成共鸣。

    所以当乐舞开始之后,大厅内两个派系的人所呈现出的表情,完全不一样。

    河西诸将这边,有人面色肃然,隐有悲怆,有人闭上双目,乐声与情感在体内碰撞,他们对于这种带有边塞情怀的乐曲是有共鸣的。

    不像李琩这边的人,看的是舞,听的是乐,没有感情。

    “隋王在宫里,见过表演伊州大曲吗?”盖嘉运换了一个坐姿,专注的欣赏着下方的舞乐,已经很久都没有说话了。

    李琩闻言道:“自然是见过,但与你这里的略有不同,总觉得教坊的伊州曲少了些什么。”

    盖嘉运苦笑道:

    “牧羊驱马戎服,边关思乡故土,这才是伊凉大曲,长安的那个变了味了,也是,他们不懂的,不过那些诗人们,却不失为我边疆儿郎的知音。”

    说着,盖嘉运以手托额,喃喃道: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君莫笑君莫笑他们豪饮是对酒当歌,我们还得担心君会笑。”

    “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此生未能与孟襄阳把酒畅饮,实为生平憾事。”

    李琩一副恍然的样子,点头道:

    “我知道区别在哪了,一个是惆怅沉重,一个是典雅雄壮,一个多为离愁别绪,一个多为豪情壮志。”

    盖嘉运哈哈一笑,拍掌道:

    “总结的好,隋王是懂乐舞的,也懂我边疆儿郎,你若出任节度,要比很多人强上不少。”

    李琩笑了笑,连称过誉。

    他其实一直都在打量着河西诸将的方向,他想试一试,自己能否在这些人当中,猜到哪个是哥舒翰。

    其实很好认,因为王维认识哥舒翰,还有一首《送高判官从军赴河西序》。

    是的,哥舒翰做过长安县的判官,也是那个时候与王维认识,毕竟大家都爱喝酒。

    但是李琩不认识哥舒翰,因为哥舒翰的出身,进不了他们那个名士小团体,也就是偶尔跟王维喝顿小酒。

    王维对哥舒翰的容貌评价为:身长八尺,眼如紫石棱,须如猬毛磔。

    这就很好猜了嘛,紫色瞳孔,胡须坚硬如铁像刺猬,大高个。

    李琩的目光锁定在一个人身上,侧身朝盖嘉运道:

    “那个哥舒翰,是你一手提拔的?”

    盖嘉运摇了摇头:“是王倕带出来的,盖某惜才,所以委以重任,怎么?隋王认识?”

    李琩笑道:

    “我说不认识,盖帅恐怕不会信吧?”

    “不,我一定信,”盖嘉运道:

    “此人还不够资格让隋王认识,虽然听说他在长安也不失为一名仗义豪侠,但还不够格与亲王结交,我看重他,一来是有真才实学,再者,王摩诘的朋友,品性应该不会差。”

    哥舒翰的亲爹哥舒道元,曾担任过安西副都护,赤水军使,也就说,赤水军里面有人家爹的老部下,所以盖嘉运才会安排对方进入赤水军,因为适应起来会很快。

    在哪有门路关系,你最终还是得走这条路,祖孙三代草烟人,一家四口力电人,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你在其它行业就不了业啊。

    哥舒翰其实是想从政的,因为他知道从军是个苦差事。

    奈何没路子,在长安兜兜转转几年,结交这个,结交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