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二章 瀚海侯(3 / 4)  家父李隆基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侁笑道:

    “算算日子,也快回来了,我也是今日刚从隋王口中得知真相,右相安排我来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是干这种事情,看样子兄长是提前知晓的?”

    皇甫惟明洗脸过后,端起茶水解乏,点头道:

    “我能不知道吗?没有我配合,他能做成?但毕竟打出的幌子是巡查民政屯田,考核吏制,总是需要在陇右走走过场。”

    “隋王也是这个意思,”皇甫侁道:

    “但是他认为,这个过场,十日足矣,吐蕃虎视眈眈,河西防务吃紧,需要早做决断啊。”

    皇甫惟明叹息一声:

    “落至如今地步,何苦由来啊”

    他这是在感叹盖嘉运,虽然两人在西北防务多有不和,以至于上升到了个人恩怨,但盖嘉运走到这种地步,他多多少少有些兔死狐悲之感。

    担任一镇节度,临渊履薄,事事都需万分小心,谁也不知道上面将来会不会找个理由,也把他收拾了。

    所以皇甫惟明才想要做好任内的每一件事情,早早返回长安,只要在天子近前,遇到麻烦,也总是方便化解一些。

    他已经干了一年半,节度使的任期最多三年,今年熬过去,他就可以上奏圣人,请求回京任职。

    “他现在什么意思?是诱使盖嘉运来陇右,还是他去河西?”皇甫惟明问道。

    皇甫侁道:

    “隋王打算亲赴凉州,单刀赴会,但是陇右这边,需要在新城驻一新军,以给盖嘉运形成压力,迫其不敢放任胡来。”

    皇甫惟明点了点头,与其说驻守军队是震慑盖嘉运,不如说是做给河西那些兵马使看的。

    两地边境向来不会驻防大军,今次若是调兵进驻新城,河西那边的将领定然会私下揣测李琩之行究竟用意何在。

    如果能够猜到李琩是针对盖嘉运而来,那么无论盖嘉运对他们有任何号令,这些人多半就不会遵从,那么自然将危机降至最低。

    就是太过冒险,这个隋王胆子倒是不小。

    “这么说的话,安西和朔方,是不是也有安排?”皇甫惟明道。

    他只知道圣人有给他的密令,但不知道是否安西和朔方也有,不过眼下也大概猜到了。

    皇甫侁答道:

    “安西有,但是朔方没有,毕竟凉州以东便是灵武,朔方没有任何动静,也足以震慑了。”

    河西的防区是比较尴尬的,基本就是甘肃,呈一条斜线,首府凉州就是甘肃的武威市。

    这个藩镇是夹在安西、陇右、朔方中间,没有圣旨,压根不敢往东移动,动了就是造反。

    往西和往南,是协防安西和陇右,但是眼下这两家,要把他围起来,基本可以说,盖嘉运已经是瓮中之鳖了。

    死是肯定要死的,但怎么将影响降至最低,就是李琩此行的目的。

    绝对不能闹兵变,这是红线,否则就算李琩成功杀死盖嘉运,这也是一条罪名。

    因为大唐对边军将士,向来都是安抚,没有镇压手段。

    他们如果闹兵变,肯定有原因吧?人家要是说是被李琩逼的,李隆基很大程度上,是会处理李琩来安抚军心的。

    他总不能将那么多将士都处理了,那样得不偿失。

    “这个差事做好了,无疑威望大增,做不好,他回去长安恐怕又得夹着尾巴做人了,”皇甫叹息道:

    “可惜了,我只能帮他,不能拖他的后腿。”

    皇甫侁点头道:

    “隋王与太子关系复杂,两人究竟是好是和,谁也说不准,咱们不能冒然行事,以免牵累太子。”

    他这个人不算太子党,但是中立派的官员,就算明面上不敢与太子亲近,但又有哪个会不顾及太子的想法呢?

    这是为子孙后代着想,也是为大唐的江山社稷着想。

    “你告诉他,七天后,我会让安思顺的莫门军北上,进驻新城,”皇甫惟明道。

    皇甫侁愣道:“你不打算私下与他商议一下吗?”

    “他有说过要见我吗?”皇甫惟明反问道。

    皇甫侁摇了摇头:

    “没有。”

    皇甫惟明笑了笑:

    “他让你来,用意已经很明显了,人家不打算与我商议,只是让我老老实实配合,这是要摆出一副凌驾于节度使之上的姿态,其实还是信不过我。”

    信不过我说明什么?他和太子还是有矛盾。

    其实李琩并不是信不过,他知道皇甫惟明一定会配合的,但是指点对方怎么配合,难以设想周全,不如直接给你题目,你自己去解题。

    如何让河西诸将心生疑惑,背地里猜疑,李琩认为,皇甫比他更懂得怎么做。

    至于不见面,皇甫倒是猜对了,李琩就是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老子比节度使高一级。

    他必须摆出这样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姿态,在陇右如此,河西也是如此,这样才能震慑诸将,给这些人的心理造成一股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