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九章 宗籍扩容(3 / 4)  家父李隆基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陇右一半,原因当然是因为奴隶制。

    也就是在三月初一,李隆基发布诏书,设立崇玄学,建立学科招收生员,主要学习的《老子》、《庄子》、《列子》、《文子》等。

    大唐最大的教育机构,是国子监,下设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算、算学,历史上天宝年间会增设广文馆。

    旁系学校,包括直辖于东宫的崇文馆,直辖于门下省的弘文馆,直辖于太常寺太医署的医药学,直辖于太仆寺的兽医学,直辖于秘书省太史局的天文历数学,直辖于秘书省的小学。

    而崇玄学,直辖于尚书省礼部,也叫道举。

    这门学科只能报考明经科,但是报考的生员,扩大到了道士,历史上李白度牒入道,其实就是想走这个捷径。

    堂堂华夏诗仙,就因为出身商人家庭,竟然不具备科考的资格,李白多次希望归入陇西李,其实就是想参加科举。

    进士科的诗赋,如果有李白参加,不知会是怎样的盛况?

    大唐青史留名的诗人,大多活的不如意,他们的诗都是感慨,人生最美好的事情,其实是遗憾,他们将自己的遗憾化作了美妙的诗歌,流传于世。

    但是李琩,想给李白一次机会。

    去年年初,李隆基下旨宗正属籍扩容之事,消息应该已经传遍天下,那么李白入京多半就是今年的事情,因为他得给自己找个光鲜的祖宗,方便参加科举。

    这不巧了嘛,眼下的宗正卿李琳,是李琩的堂兄弟,李白入籍的最大难关,李琩可以给他打通,那么就剩下亲戚了。

    他得有正经来历的亲戚证明,才能给他伪造一套可以追溯来历的出身证明。

    没办法,李白想跟李琩他们家认亲戚,难度多少是有点大了。

    也是巧了,这几天李琩在皇城溜达的时候,认识一位出身很屌,但是当下却混的很惨的武官。

    李琩就喜欢与不如意的人打交道,再加上这个人在历史上大大有名,所以他牢牢记在了心上。

    此人眼下的官职叫做直长长上,位监门校尉下,为宿卫武官,隶属于左监门府,从七品下。

    今年三十七岁,他是参加钤谋射策科考试,得中甲科,才获得这个职位,也就是说,他是个武举。

    如果普通家族出身,混成这样好像也挑不出什么毛病,但他可是清河崔氏。

    历史上李亨的宰相,崔圆。

    这天,李琩又去了皇城,在恭礼门外,见到了正在当值的对方。

    “你过来,我有些事情找你,”

    李琩朝崔圆勾了勾手指,对方屁颠颠的就跑过来了。

    然后李琩挪步远处,避免两人的谈话被人听到,却又保持在恭礼门监门卫的监视距离之内:

    “你是不是有一个亲戚在户部任职?”

    崔圆前天就在恭礼门下跟李琩闲聊过,当然了,李琩当时不只是跟他闲扯,而是跟所有人闲扯,身上没有一点亲王架子,还特别诙谐幽默,予人好感。

    “回隋王,确实有,不过您是怎么知道的?”崔圆也是一脸迷糊,我堂堂清河崔,家族在朝堂没一个支棱的,就一个远房表亲,你都知道?

    李琩笑道:“废话,你那表亲刚刚入我宗正谱牒,他的出身来历及亲属关系,宗正寺查了个底掉,我自然知道。”

    “噢”崔圆恍然大悟,没错,他在户部那个表丈姓李,今年年初被宗正寺扩籍,收入皇室宗族亲属。

    表丈,就是表丈人,表叔伯的意思,是崔圆姑奶奶的儿子。

    现任户部下设金部司郎中的李彦允。

    “隋王询问卑职,有何缘故?”崔圆好奇道。

    李琩点了点头:“我这不是不认识他吗?想让你帮我引见一下。”

    啊?崔圆一愣,我没那个胆子啊,您的身份特殊,我哪敢给您引见金部堂官?

    崔圆不敢答应,虽然他清楚眼前之人出嗣了,要比十王宅里那帮人自由太多,但也不能结交中枢大臣啊,还是我唯一的依靠,你要是牵连了他,我不也得完蛋?

    李琩自然看出对方的为难:

    “别乱想,我其实不是找他,而是让他帮忙给我介绍另外一个人。”

    “谁?”崔圆错愕的。

    李琩愣道:

    “你管的倒挺多,怎么这么多废话?你今天散值之后就去跟他打个招呼,约个地方,我不便去他家里,其它哪都行。”

    “这”崔圆一脸为难。

    李琩抬脚就给了他大腿一下:

    “怪不得清河崔出身,只能当个看大门的,没眼力劲啊。”

    崔圆嘴角一抽,勉为其难的答应了

    李晟今年是不能参加武举的,得明年,严格意义上来说,他明年都不行。

    因为他明年才十六岁,而大唐的武举,是十八岁才能报名,不过没关系,这小子长的老熟,已经虚报年龄了。

    虚报年龄这种事情在后世都不算罕见,何况在大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