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收到!”
“检查装备,十分钟后出发!”
队员们立刻散开,最后一遍检查自己的武器。
SSO队员们使用的都是捷克产的V-AR 5.56mm突击步枪,这种武器结合了AR平台的精度和AK系列的皮实耐操,加上配套的先进消音器和全息衍射瞄准镜,在近距离室内CQB环境中堪称利器。
他们熟练地检查着枪械、备用弹匣、战术背心上的手雷、用于破门的柔性爆破索,以及作为备用的夜视仪——尽管现在是白天。
“沙狐”的队员们则主要检查着他们的AK-103突击步枪,以及那挺需要两人协作的PKM通用机枪,黄澄澄的弹链被小心地梳理整齐。
“铁锤”和一名强壮的“沙狐”队员一起,将那具沉重的AGS-17“火焰”式30mm自动榴弹发射器和几个装满30发榴弹的沉重弹鼓,吭哧吭哧地搬上了一辆皮卡的后车厢。
宋和平和江峰走到一边残破的水泥柱后。
江峰递过一支口香糖,低声道:“老班长,边境线那边我刚连通过了,萨米尔的“解放力量”和阿尤布旅都安排好了。只要你们得手,边境线那边随时能接应,路线绝对安全。”
宋和平接过口香糖,将它扔进嘴里嚼了几下道:“辛苦了。赶紧把这里的破事整完,我也想回波斯高原休息几天了,狗日的厨子,总没什么好事关照我。”
十分钟转眼就到。
引擎的轰鸣声依次响起,五辆覆盖着厚厚尘土、伪装得跟当地武装分子武装皮卡一样的车辆颠簸着驶出修理厂的残垣断壁,融入了库拜镇外围那一望无际的荒原之中。
车队保持着松散却有序的队形,沿着戈壁滩上被车轮碾出的模糊小路迂回前进。
每经过一个可能的观察点,每与零星的本地面包车或驴车擦身而过,车斗里那些用头巾包裹住大半张脸、只露出一双冰冷眼睛的“武装分子”们,手指都若有若无地搭在扳机护圈上。
幸运的是,他们的伪装没有引起任何额外的关注。
曼尼耶方向传来的隐约炮声,似乎成了他们最好的掩护。
距离目标区域还有大约五公里时,领头的皮卡打了个转向灯,车队缓缓驶入一片低矮灌木丛后的低洼地。
“到了!全体注意,下车,徒步!”
宋和平的声音在加密频道里响起,清晰而简短。
队员们如同训练有素的猎犬,悄无声息地跳下车厢。
非必要的负重被迅速卸下藏在车内,留下两名“沙狐”队员看守。
“鹰眼,放小鸟。”宋和平下令。
一架小型多旋翼无人机从“鹰眼”手中轻盈升起,发出几乎微不可闻的嗡嗡声,像一只真正的沙漠昆虫,向着拉塔米拉郊外快速飞去。
操控终端上,实时画面稳定地传输回来,并共享到了宋和平和彼得罗夫斯基的便携式终端上。
“出发。”
没有多余的命令,队伍呈分散的战术队形,如同水滴渗入沙地,沉默而迅速地没入广袤而炎热的荒原。
戈壁正午的酷热很快便让每个人汗流浃背,厚重的作战服紧紧贴在皮肤上,除了沉重的呼吸和靴子踩过沙石的细微摩擦声,再无其他杂音。
整整半的跋涉后,队伍抵达了预定集结点——一片位于目标建筑西北方向约600处的一处岩石山坡背面。
“停止前进。各小组,按计划进入阵地。”
宋和平猫着腰小心翼翼爬到山坡顶,然后蹲在一块巨大的岩石后面,举起了望远镜,声音压得很低。
远处,那栋土黄色的二层楼房在蒸腾的热浪中显得有些扭曲,但轮廓清晰。
院子的大门紧闭着,院内停着一辆看不清型号的破旧吉普车。楼顶,似乎有一个小小的人影在缓慢移动。
“‘鹰眼’,让无人机靠过去点,看清楚。”宋和平对着麦克风说。
“明白,正在抵近。”
“鹰眼”回应道,手指在操控杆上细微移动。
终端屏幕上的画面逐渐拉近、变得清晰:楼顶确实有一名抱着AK步枪的哨兵,正无精打采地靠在栏杆上,时不时抬手抹一把汗。
院子里,三名武装分子躲在房屋投下的一小片阴影里,靠着墙根打盹,步枪随意地放在身边。
一楼的所有门窗都关着,二楼东侧的一个窗户拉着厚厚的窗帘,但窗帘边缘偶尔会被撩动,隐约能看到后面有人影晃动。
“确认楼顶固定哨一名,院内三人,都在打瞌睡。未发现外围巡逻人员。二楼东侧房间有活动迹象,高度疑似目标所在。”“鹰眼”冷静地汇报着观察结果。
“狙击组收到。正在向东侧高地移动,预计五分钟内就位。”
‘猎手’的声音从频道里传来,他和‘冷刃’像两只灵活的岩羊,借助岩石的掩护,悄无声息地向着预定狙击阵地匍匐前进。
“火力支援组收到。正在向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