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八章 玄奘嫡传 唯识劲!(2 / 3)  一人之下:一人往矣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三藏法师,唯识宗,唯识劲,这三个词汇里,陆瑾和李慕玄也就知道个三藏法师,但是不是他们所知道的那个还另说。

    所谓三藏,是对精通佛门三藏,经、律、论三者精通者的尊称,凡是精通这佛门三藏者,皆可称之为三藏法师。

    “师父,可否与我们两个说说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由来?”

    李慕玄率先提问,刚才的懊恼一下子就被他抛之脑后。

    “嗯,此地不宜久留,我们边走边说。”

    ——

    佛门中被称之为三藏法师的大德高僧不少,而当中最有名者,便是唐贞观年间,因官府不给通关文牒审批,于是便自己背起行囊,偷渡出长安,一路西行万里,来到天竺取经的玄奘大师。

    这世界有异人,有作为观察者存在的地外文明,也有修出气候的仙家精灵,唯独没有神魔,或者说,异人就是各地文明神话中的神魔。

    所以,猴哥,猪八戒,沙僧或许真的有,但也不过是几个天生异相的异人,真假暂且不说。

    且说那一心想前往天竺取经的玄奘大师,一路跋山涉水,餐风露宿,天灾人祸,大漠黄沙,渴了喝露水,饿了啃干粮,来到了他心向往的天竺取经,可等他老人家取到了以为的真经,却发觉,诶,这经味不对啊。

    要说取得的真经是假的,那确实不是,可就是这上面的经文理解,为啥我就跟这里的人理解不一样呢?

    难道是我经文理解造诣不够深?想岔了?不行,不能这么马虎,反正天竺处处都是僧人,摆个擂台,跟人家辩辩,看看是不是我理解错了。

    反正最后丢脸也是丢我玄奘的脸,丢不到大唐。

    然后,然后玄奘大师便发觉原来无敌是多么的寂寞,偌大个天竺,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而他所求的真经,回首望去时,已在那一路万里西行的取经路上写满了。

    一朝明悟,玄奘大师也便不再留恋天竺辩经,带着自己所取得的经书,返回大唐,落地长安,荣誉加身,就连唐太宗对玄奘大师也是青睐有加,多次叫他还俗,来自己麾下做事,毕竟是自己西行远去万里天竺取经的猛人啊,这一路上人祸且不说,光是天灾和拦路猛兽就是一道坎。

    真当古代人出了城走官道就屁事没有啊?

    但玄奘大师推辞不受,后半生便深居简出,将自己从天竺带来的佛经一一翻译,并在翻译佛经这个过程中,结合一生经历、手中经书,创出了唯识劲之一秘卷手段,藏于所翻译的经书当中。

    “师父,这玄奘大师跟我们一样吗?”

    “为师不知,但想来不是,玄奘大师史书有载寿不过六十有二,比为师我还小三岁,但你们也莫要有此轻视之心,世间万般手段,并非皆得是异人所创,活在当下这个世道你们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师徒三人在陆瑾的提议下赶往距离金陵城不远的陆家镇先藏起来看看情况,在路上,左若童也给陆李二人解释了孔雀法师所使手段的由来。

    一旁陆瑾细细思索,也突然开口道:“唯识宗,莫不是那佛门法相宗?”

    “不错,正是玄奘法师所创法相宗之别称,唯识宗是传下来,但玄奘大师所创的唯识劲秘卷却早在唐朝年间就失传。”

    “那师父,这唯识劲究竟有何妙用,竟然连师父您刚才都未能拿下这个日本和尚。”

    “你倒是心动,不过便是你想,为师怕是也没法给你指点迷津,这唯识宗自唐年间就失传了,为师也仅是从先师言语中知个大概。这唯识劲之所以失传,也很简单,要想习得唯识劲,需得通读玄奘大师所留经典,只有将所留经典理解了,才能找到玄奘大师留在经典中的唯识劲修行法门。

    可佛门之中又有多少人能达到玄奘大师的水准,先天条件就足以让佛门太多人望而却步了,故而唯识宗传承不绝,这唯识劲自唐年间就不再听闻,如今既然在这四岛之国的僧人手中再现,看来当年天宝年间的鉴真法师东渡日本,所带经典中便有这唯识宗,这位鉴真法师怕也是玄奘大师的唯识劲传人。

    至于这唯识劲的都有哪些手段,佛门有八识之说,眼耳口鼻身,此乃五识,既是唯识劲命功之基,也是手段之始,而唯识劲第一道关,便是悟得统领这五识的意识,到了这一步,就有无穷妙用,可剥去,混淆他人五识,也可封闭自身五识,潜行之处,无声无息,出招无痕,收招无意,慕玄便是着了这五识之道。”

    听左若童说着刚才那个日本和尚的手段妙用,李慕玄脸上也是冷汗直冒。

    能够封闭混淆他人五感的手段,他还真是闻所未闻,照这种说法,要是真落到对方手上岂不是比死还难受?稍稍一用手段就能将你五感剥去,变成一个身不能动,口不能言,目不能视,耳不能听的活死人。

    一想到那个画面,李慕玄在途中打了个冷战。

    “至于这第七识的末那识,和第八识的阿赖耶识,为师就不知了,便是玄奘大师带来真经的有唐一朝,也不过寥寥数个唯识劲传人活跃,其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