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五章 快去请张之维(2 / 3)  一人之下:一人往矣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奉师命下山抗日,连我们茅山现在都成抗日根据地了,我就被分到这边,走吧。”

    陆瑾跟着郑子布一路来到了一安全处停下,两人互相交换信息,也知道彼此在这的原因。

    这时候陆瑾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太爷一直在暗中帮助金陵城外的抗日游击队,通过让自己这个孙子进城订购生活物资的方式,让这周边的抗日游击队负责在物资出城后截获,补充。

    郑子布也从陆瑾得知了他在刚才在城中的遭遇。

    “这新政盟我也听到风声,怕是针对咱们这些人来的,不过你确定那团白炁是王一?”

    “不会错的,逆生三重除了我们三一门就只有王一师兄修到极致,还有那带我出城的金光,怕不是王一师兄的金遁流光,只是我现在也搞不清楚王一师兄到底是个什么状况,兄弟,你有什么眉目吗?”

    “连你都搞不清楚,我上哪知道去,不过我知道有个人应该能清楚这王一现在是个什么情况,还有他给你的留信。”

    “张之维?”

    “只能是他。”

    “可他现在地处西北,便是王家的神涂阴阳纸传讯,也没法通知他啊,若是派人,怕是不好到。”

    “兄弟,现在有种方式叫发电报,倒是兄弟你,在城里露了手段,这陆家镇你怕是回不去了,逆生三重这门手段可是很显眼的,再加上你这个人,来都来了,要不你跟我就留这吧,蒋团长那我去说。”

    “不必,在太爷身边这三年我一直都用墨水染发,也没露过手段,我若是不回去,这才容易引起日本人的怀疑,张之维那边就交给你去通知了,我也得回三一门一趟,还得找人去帮我翻译师兄留给我的信息,就此别过,告辞。”

    “告辞。”

    ——

    与好友郑子布告别后,陆瑾连夜赶回陆家镇,配合着自家太爷一番逢场作戏,应付了镇上的日本人和汉奸,这才以回师门探亲为借口,背起行囊,带上路引,前往闽地的三一门。

    同时,一封密电也从郑子布所在的根据地这边发出,经过多次辗转,传到了位于陕甘宁边区的延小。

    延小,位于边区,是边区目前创办众多小学里的重点,学生多为边区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兼收当地农民子女,课程系统全面,被誉为‘红色摇篮。’

    张之维自福城一战过后,昏迷三月才苏醒,之后便辗转回到边区,被安排到边区延小这边养伤了一年多才好利索。

    之后便暂时留在这里担任教书先生,一边消化自己在这场福城之战中的感悟所获,同时也是根据王一当初交代后事时送到同样位于大区大后方老孟手里,能够批量造出来一批先天伪异人的骨箭,在这大后方筛选,培养一批先天伪异人出来。

    用于应对大规模参与到这场战争中的日本异人界。

    此时在依山而建的窑洞校舍之外,一身八爷灰的张之维盘坐在窑洞外的露天场地,闭眼,呈五心朝天式。

    但此时学校内的一切却在张之维脑海中呈现。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空地上,是一群初小孩子在唱着王一当初交给张之维的两首歌之一,原本是用来早期拉拢大批投入这边的东北军战士军心,好消弭双方之间的隔阂,后来就慢慢成了边区小学每个学生的必唱曲目。

    毕竟相比于《黄河大合唱》这样气势磅礴的,被王一改了名字的《一条大河》还有《牡丹江》这两首还有更早期的《送别》更朗朗上口,更适合这些年纪的孩子唱。

    学校开辟的小型农场里,几十只基本都在两斤半左右,体型相差无几的黄羽鸡正在啄食着苞谷和小米混杂,一帮初小年纪的孩子趴在篱笆边上,看着这几十只黄羽鸡两眼冒光。

    这些黄羽鸡便是当初王一在捞到孟德尔这位在京城的家传禽兽师之后,提出肉粮比1:2后诞生出来的新品种黄羽鸡。

    生长周期一月半,五斤到六斤苞谷饲料,或者别的都行,不挑食,重量就是两斤半,偶尔有变种的突破到三斤到三斤半。

    吃肉难一直是困扰在中国人头顶几千年的难题,在捞到孟德尔这个禽兽师之后,王一就一直在这方面下功夫,就是想试试在借着禽兽师那擅长控制动物,培养动物的手段下,能不能先一步点出来一批类似后世白羽鸡这类生长速度快,饲料转换率高的肉鸡品种。

    这些黄羽鸡就是第一代肉鸡,倒不是王一不想继续下去,奈何从原始种源再到杂交选育这个过程是个水磨时间的功夫,没有科学手段辅佐,光靠禽兽师手段,到这一步已经是极限了。

    这鸡舍里新一代黄羽鸡比白羽鸡唯一的好处就在于抗病害能力强,且锁定了生长上限,不会浪费太多粮食。

    在张之维随着先生他们在陕甘宁这边站稳脚步的第一时间,王一就把老孟和这批黄羽鸡还有早已备下大量存货的猪鬃这类战略物资先送到了这边。

    肉鸡负责改善边区伙食,猪鬃就等着欧洲战场打响,能够迅速转化为资源支援到边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