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五六回 建设盐田(2 / 2)  水浒大枭雄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妾身感觉到你在看轻。”

    “不不不,何出此言?”黄安摇头否认,他真没有瞧不起谁。只是思维太过超前带来的一种错觉。

    “这种晒…晒盐法从何而来?”李清照似笑非笑。

    这个时候,黄安当然是趁机给自己脸上贴金:“这是我根据道家炼丹,一些古代方士的典籍记录。结合之下想出的新方法,这样才能解决根本问题。获得足够的海盐,来惠及天下万民。”

    黄安这番话没有说错,他也是这样打算。盐田建设成,源源不断地获得海盐,是该惠及百姓。

    盐,在这个时代是非常金贵的东西。

    北宋食盐专营带来的收入仅次于田赋,是朝廷第二大财政来源。末年时期,贪官污吏横行。大部分老百姓都处于赤贫的状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食盐专营制度,官府赋税猛于虎,导致盐价不稳。

    官盐价格变动非常离谱。如明州,苏州靠海地区盐价四十多文一斤,贵的时候五六十文。而在北方,内陆,以崖盐,井盐等为主,获得成本高。故而价格普遍百文以上,一斤150文、200文甚至400文的天价,这导致当地百姓苦不堪言,许多百姓家庭做菜清淡或是不放盐。

    这也是私盐贩子在北宋泛滥的原因。

    只因低价贩卖是暴利,来钱快,水浒中诸多好汉都做过这种勾当。如刘唐,阮小二,李俊,童威,邹氏叔侄等人,甚至是晁盖都做过私盐买卖。

    “好了,盐田建成,海水引入,这边的事情做完,我们该返程,也不知道青州那边如何了。”黄安见此行目的达成,看看茫茫大海,笑着说道。

    “那哥哥,这里要不要派人看着?”阮小七问道。

    “这个嘛!只要海上没结冰,来巡视一下即可。”黄安想了想摇头又点头,对盐田这边有安排。先靠岸返回登州,到那边办完事再计议不迟。

    “走吧,海风吹得冷,不听话,非要跑下船来。”黄安大声招呼军汉,又凶巴巴地看着李清照和杨莺姐妹,嘴上说着,却给她们裹紧大衣。

    “嘻嘻嘻,你去哪里我们就跟到哪。”

    “黄安哥哥,我要吃那种蒜蓉扇贝。”

    “嗯,对对对,我要吃椒盐蟹,我要吃椒盐蟹。”

    “吃吃吃,就知道吃,越吃越胖……”

    ……

    黄安和几个娘子拉拉扯扯,推推搡搡,却笑个不停。阮小七及众军汉迅速跟上,登船扬帆起航。不多时,几艘船迅速远离,只留下这块盐田。

    ……

    郓州,阳谷县。

    县衙门,往来衙役进出不断。

    昂藏魁梧的武松大踏步从城中赶回来,面见阳谷知县:“县尊老爷,不知紧急召小人来何事?”

    “呵呵呵,武都头,把你唤来,是本县有要事托付。”一个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者一身绿色官袍,头戴乌纱帽,与武松寒暄后,满脸凝重。

    “县尊有话说来,武二当万死不辞。”武松铿锵回应。

    “好好好,这快临近年关,本县准备了些礼物,需要送到东京城。武都头武艺高强,正好合适。”

    那乔县令笑呵呵地说着,拍拍手有衙役挑了几个担子来。而武松愣住了,脸上的笑容有点僵硬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