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丫头“
两人相拥片刻,欧阳伦忽然想起什么:“说到海外,我倒真知道一处好地方。在琉球以东,有一串珍珠般的岛屿,当地人称为'蓬莱'。那里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岛上居民以捕鱼为生,民风淳朴。“
安庆公主听得入神:“真有这样的地方?“
“千真万确。“欧阳伦眼中闪烁着回忆的光芒,“我在那里停留过半月,每日清晨被海浪声唤醒,推开窗就能看见碧蓝的大海。渔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简单而充实。“
“那我们就去那里!“安庆公主兴奋地说,“我们可以带些种子过去,种些中原的花草蔬菜。对了,还要带上几箱书,闲暇时读读诗书,赏赏花.“
欧阳伦笑着补充:“还可以造一艘小船,我教你驾船出海。天气好的时候,我们去附近的小岛探险,说不定还能发现前人留下的宝藏呢。“
安庆公主被丈夫的描述逗得咯咯直笑:“那我要在院子里种一棵榕树,等它长大了,就在树下放一张摇椅。夏日午后,我们就在树荫下小憩,听蝉鸣鸟叫.“
两人越说越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美好的未来。欧阳伦忽然起身,从书架上取下一张海图,在案几上铺开:“你看,从这里出发,乘船南下,经琉球,再转向东北,约莫半月航程就能到达那片群岛。“
安庆公主凑近细看,手指在海图上轻轻划过:“这么远啊.“
欧阳伦安慰道:“远是远了点,但正因如此,才少有人打扰。我们可以带上几个忠心的仆从,建一座坚固的宅院,再开垦几亩良田,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那语言呢?岛上的人说什么话?“
“当地人有自己的语言,但也有很多会说些简单的汉语。以你的聪慧,不出三个月就能与他们畅谈无阻了。“欧阳伦笑着说。
安庆公主忽然想到什么,眉头微蹙:“可是.朝廷会允许我们离开吗?特别是你,现在身兼数职,皇兄怕是舍不得放你走。“
欧阳伦沉吟道:“这确实是个问题。不过.“他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等新政推行顺利,朝廷人才辈出之时,我找个机会请辞,应该不是难事。再说,太上皇年事已高,等陛下完全掌权,或许会更开明些。“
安庆公主点点头,又提出新的忧虑:“那我们的孩子呢?若是在岛上长大,会不会“
欧阳伦握住妻子的手:“孩子在哪里长大不重要,重要的是有父母的关爱和良好的教育。我可以教他天文地理、航海术数,你可以教他诗书礼乐。再说,等孩子大些,我们也可以送他回中原求学。“
“哈哈!这个主意好!”
夜深了,烛光摇曳,将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融为一体。安庆公主靠在丈夫怀中,轻声问道:“夫君,你说我们真的能实现这个梦想吗?“
欧阳伦凝视着窗外的明月,坚定地说:“一定会的。不过在此之前,我还有几件事必须完成。“
“什么事?“
“一是确保新政顺利推行,二是为大明培养一批能独当一面的人才,三是.“他顿了顿,“为我们的海外之行做好充分准备。这可能需要五年,甚至十年时间。“
安庆公主毫不犹豫地说:“我可以等。十年不够就二十年,只要能和你在一起,等多久都值得。“
欧阳伦感动地将妻子搂紧:“有你这句话,我就更有动力了。不过你放心,我不会让你等那么久。五年之内,我一定带你们离开这是非之地。“
两人又聊了许久,直到夜深人静。安庆公主已经在丈夫怀中昏昏欲睡,忽然想起什么,强打精神问道:“夫君,那座岛.有名字吗?“
欧阳伦轻声道:“当地人叫它'安宁岛'。“
“安宁.“安庆公主喃喃重复,“真是个好名字。安宁岛,我们的家.“
欧阳伦端坐在内阁首辅的席位上,手指轻轻叩击着案几。窗外春光明媚,却掩不住他眉宇间的一丝凝重。户部尚书郭资手持一摞厚厚的册簿,正躬身向在座的诸位大学士汇报。
“诸位大人,“郭资翻开册簿,声音沉稳中带着几分忧虑,“自洪武二十一年新政推行以来,我大明经济腾飞,民生改善,人口也随之暴涨。“
他指向一组数字:“洪武二十一年,全国在册人口六千三百余万;到了二十二年,竟增至七千四百余万,一年间增长一千一百万人!“
内阁次辅杨荣倒吸一口凉气:“一年增长千万?这.这数字可曾核实?“
“千真万确。“郭资苦笑,“各地上报的户籍册都经过三司复核。如今每户人家添丁进口,官府还有奖励,百姓自然踊跃报备。“
欧阳伦放下茶盏,目光深邃:“人口增长本是好事,说明百姓安居乐业。但过犹不及郭尚书,说说具体问题吧。“
郭资拱手应命,翻开另一本册子:“首辅大人明鉴。人口激增带来三大难题:其一,粮食供应吃紧。虽然这些年推广新式农具和耕作之法,但田亩增长远不及人口增速。江南鱼米之乡,米价已从每石二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