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二十二章 谁是过江猛龙,第十四把交椅(5 / 5)  独掌道纪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不太够。黑河县的白老板,跑到义海郡,俨然一个穷鬼。”

    他甩掉这些妄念,唤起白明一同用早膳。

    灵米熬成的稠粥配合几碟小菜,吃得两兄弟清爽又舒心。

    “阿弟,这是给何家的帛金,待会儿上香,你记得给,别失了礼数。”

    白启摸出几张银票,拢共三千两,这是昨天闲逛特意换的,吃席交奠仪理所应当。

    作为通文馆传人,宁海禅的徒弟,可不能小家子气,堕了师父的威风。

    “晓得了,阿兄。我听说宁师傅在郡城里头,结了好多仇家,待会儿咱们登门,不会被埋伏的五百刀斧手拿下吧?”

    白明瞪大眼睛问道。

    他以前常听茶寮话本,里头都是这样,摔杯为号,伏兵四起,当场捉住砍掉脑袋。

    “想啥呢,那些大老爷没谁是蠢人,不至于喊打喊杀,但应该没啥好脸色。十三行并非每一家都像何家、祝家这种,拎得清楚,想得明白。

    师父当年下手太狠,死了儿子,绝后的,死的丈夫,守寡的,死的爹娘,失怙的,数都数不过来。

    换成是你,这种深仇大恨,能忘么?”

    白启抹抹嘴巴,语气轻松。

    白明则使劲摇脑袋,小脸绷得很紧:

    “谁若害了阿兄,我肯定每天都念他的名字,记他的样子。”

    白启笑了笑:

    “放心,不会有那一日,阿兄何时吃过亏。”

    两兄弟闲聊几句,便准备动身出门,徒步前往何家。

    ……

    ……

    何府位于城南的“兴庆坊”。

    这里乃是一条典当街,几乎每走一段路,就能看到挂着“蝠鼠吊金钱”的门头铺子。

    “蝠”与“福”谐音,钱则是招财之意。

    至于“鼠”,当铺朝奉都供着,将其当成井龙王那样的俗神,免得各种贵重毛皮、衣料、绸缎、布匹遭受破坏。

    因着这样的讲究,蝠鼠吊金钱便成了典当行的招牌。

    据说何府上下,所有的亭台楼阁皆有“蝙蝠”之形,连门窗、梁坊、灯饰都不例外,曾被唤作“福宅”。

    “呵呵,而今看来,这福宅也不招财纳福,庇佑子孙,徒有虚名罢了。”

    随着这一句话传出,保养极好,白玉似的手掌掀开马车帘子。

    紧跟伺候的小厮赶紧跪伏下去,撑起自己的腰背,好让大老爷落脚。

    从中踏出的那道身影,乃古董行鲁家的大老爷,鲁仲仁。

    他与何家大老爷何礼昌分明是一般岁数,却须发浓黑,两鬓不见霜色,显得极为精神。

    乍一看,好似三十许的壮年。

    “何礼昌整日把他两个好儿子挂在嘴边,而今白发人送黑发人,足见平时积德太少,家族余荫消散,护不住子孙。”

    鲁仲平身边站着一个眉目俊逸,声音却略显沙哑的年轻男子。

    “周二先生,这话妙。”

    鲁仲平笑了一声,却未接过话茬,继续再说。

    鲁家做的是古玩买卖,跟何家的典当生意,自然有些不对付。

    “据说,何礼昌给十三行都下了帖子,想必今天会很热闹。”

    他笑呵呵拾阶而上,立在旁边的管事连忙唱道:

    “鲁家大老爷,到!”

    步入布置成灵堂的正厅,两口顶好的棺材停在当中,大大小小写着“奠”字的白灯笼挂满廊道,府中下人皆披麻戴孝,走动都是小心翼翼,不敢发出丝毫声音,吹吹打打的班子被安排在一边,待到晌午时分,方才用得到。

    “礼昌兄!节哀!”

    鲁仲平带着年轻男子,甫一迈进灵堂,就快步上前。

    他拉住何礼昌的手掌,语气哀恸道:

    “可怜我那两个小侄,年纪轻轻便入了道院,本该前途无量,鹏程万里,怎么就平白夭折了!真恨老天爷不长眼!”

    何礼昌咬紧牙齿,脸颊两边微微颤抖,鲁仲平这话说得情真意切,可面上却带着浓郁笑意,俨然是在讥讽。

    但眼下不好发作,他默不作声,只道:

    “仲平兄请入座。”

    灵堂之内,左右两边摆了一把把座椅,乃是留给十三行诸位大老爷。

    毕竟亡故的何敬鸿、何敬云作为晚辈,受不起长辈的大礼。

    “咦,怎么有十四把椅子?”

    鲁仲平眼光犀利,略微一扫就察觉出不对,他还没来得及深思,府门口拉长腔调,中气十足的唱声就已传来:

    “黑河县!通文馆!白七郎,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