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五十八章 文举武举,箭在弦上!(2 / 3)  蜀汉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的变革即将在大汉展开,而这场变革将会改变无数人的命运,包括他自己。

    他只能默默站在一旁,看着刘禅一步步走向那未知的未来,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期待。

    毕竟,其实他诸葛亮也算是世家的一员。

    自己革自己的命,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阻止

    这项看起来利于国家的政令,他如何能去阻止?

    他能够容忍自己的权势好处被其他人分润。

    然而,其他世家豪强,能够忍受吗?

    这才是诸葛亮心中担忧的地方。

    此时,阳光已经渐渐西斜,太极殿的琉璃瓦在夕阳的映照下,散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然而,这光彩背后,却隐藏着无尽的波涛汹涌。

    诸葛亮深知,未来的路还很长,很艰难。

    刘禅转过身来,看着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和信任。

    “丞相,朕知道你对大汉忠心耿耿。”刘禅语气诚恳地说道:“朕希望你能够继续辅佐朕,共同为大汉的未来努力。”

    诸葛亮闻言,心中一暖。

    刘禅虽然年轻气盛,但也有着一颗向上的心。

    如今先帝兴复汉室的目标已经完成了。

    那便要制定一个新的目标。

    他们君臣齐心,发展出一个比汉景之治还要昌盛的盛世,比武帝之时,更有武德,更有尊严的盛世!

    想到这些,诸葛亮点了点头,道:“陛下放心,臣一定会竭尽全力辅佐您,共同为大汉的未来而努力。”

    说着,诸葛亮向刘禅行了一礼,然后转身走出了暖阁。

    未来的路还很长,很艰难。

    但诸葛亮也相信,只要他们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走出暖阁后,诸葛亮抬头望向那辽阔的天空。

    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身上,给他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环。

    他深吸一口气,感受着那清新的空气和微风拂面的惬意。

    新的征程即将开始,而他将肩负起更加重大的责任。。

    此时的太极殿外,宫廷内一片宁静。

    然而,这宁静背后却隐藏着无尽的波涛汹涌。

    政令如同春日里的一声惊雷,先在洛阳周遭发布,一经传出,便如狂风骤雨般席卷了整个洛阳城,让洛阳内外为之震惊。

    这政令非同小可,乃是关乎大汉朝未来仕途选拔的科举之制。

    消息一出,世家的才俊子弟们,纷纷如潮水般涌向街头巷尾,或聚于茶楼酒肆,询问着科举制的种种细节。

    在洛阳城最繁华的市集一隅,一家名为“文渊阁”的书坊内,几位世家子弟正围坐在一张雕花梨木桌旁,桌上摊开着几卷泛黄的书册,他们或蹙眉沉思,或低声交谈。

    其中一位身着华服,面容俊朗的青年,手持一卷《礼记》,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期待的光芒,他便是世家大族李家的公子李风。

    “你们可曾听说,这科举制分为文举武举?”李风轻声问道,手指轻轻敲打着书卷的边缘。

    “确有此事。”一旁身着青衫,面容清秀的张家公子张远接口道,“文举考校的是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明史,分科考试,各有侧重。秀才试重诗文,明经试重经典,俊士试则兼考诗赋与策论,进士试更是全面,需诗文、策论皆佳。至于明法、明字、明算、明史,则是专为精通法律、文字、算术、历史之才而设。”

    “哼,文举倒也罢了,我世家子弟自幼饱读诗书,岂会惧那些寒素泥腿子?”李风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眼中闪过一丝不屑。

    “不过,武举却有些棘手。”张远皱了皱眉,继续说道:“武举考校的是远射、马射、步射、平射、筒射、马枪、摔跤、举重等项。我世家子弟虽也习武,但多注重剑术、拳法,对这等军旅之技并不擅长。”

    此言一出,围坐的世家子弟们纷纷点头,神色间透露出一丝忧虑。

    他们深知,武举的开设,意味着大汉朝许多官职,特别是那些需要武艺的职位,都将向那些出身寒微的“泥腿子”敞开大门。

    这对于一向垄断官场的世家大族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此举实乃不公!”一位身着紫袍,面容威严的老者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

    他是李家的一位长辈,李风的叔父李明。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怒火,仿佛要将这突如其来的政令焚烧殆尽。

    “我世家子弟,自幼接受良好教育,文武双全,岂能让那些寒素之辈轻易夺走官职?”

    “叔父息怒。”李风连忙起身安抚道,“此事虽有不公,但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我们应联合其他世家,上谏请求废除科举,保护我们的利益。”

    与此同时,在洛阳城的另一隅,巷陌之间,酒肆之中,却是另一番景象。

    百姓们围坐在一起,议论纷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