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五十三章 战后处置,怀柔之策!(2 / 3)  蜀汉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朕闻洛阳百姓逃散者甚多,隐匿山林,更有甚者,啸聚为匪,祸害一方。此等事,卿以为当如何处理?”

    诸葛亮轻轻摇头,神色凝重,道:“陛下所言极是,百姓乃国家之根本,若不安抚,恐生变乱。臣以为,当以宽仁为本,诏告天下,使逃散之民知天下已太平,可安心归家。至于上山为匪者,实乃走投无路之举,若能给其改过自新之机,想必多数人愿弃暗投明。”

    刘禅听后,沉思片刻,随即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声音沉稳有力:“卿言甚是。朕即刻发布诏令:天下太平,逃散百姓,无论身处何方,皆可归家重建家园。上山为匪者,实乃时势所迫,朕念其情有可原,特赦其罪,限十日之内下山投诚,既往不咎。十日之后,若仍有顽固不化者,汉军将出兵剿灭洛阳周遭山匪,以保一方安宁。”

    说罢,刘禅挥笔疾书,诏令很快便拟就,交由侍从传遍四方。

    诸葛亮点头称是,心中暗自赞叹刘禅的宽宏大量与果断决绝。

    他略一思索,又问道:“陛下,洛阳投降之官员众多,这些人如何处理,亦需妥善安排。”

    刘禅闻言,嘴角勾起一抹笑意,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道:“此事朕已有计较。洛阳乃古都,文化底蕴深厚,朕欲在此设立一‘功德林’,让那些投降的官员在此勤修功德,皓首穷经。一来可让他们反思过往,二来也可让他们领悟朕的治国理念。待其真心悔过,领悟了朕的思想之后,再根据其才能加以任用,岂不两全其美?”

    诸葛亮听后,心中暗自佩服刘禅的奇思妙想,不禁笑道:“陛下此计甚妙,既彰显了我军之宽仁,又给了那些官员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臣以为,此举定能收拢人心,使洛阳更加稳固。”

    此时,殿外一阵微风吹过,带来了阵阵花香,仿佛也在为刘禅的英明决策而欢呼。

    刘禅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窗外逐渐复苏的洛阳城,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

    他转过身来,对诸葛亮道:“丞相,洛阳虽已初定,但百废待兴,朕欲亲自主持重建工作,望丞相辅以左右。”

    诸葛亮躬身行礼,道:“臣遵旨。臣定当竭尽全力,辅佐陛下重建洛阳,使其早日恢复往日之繁华。”

    刘禅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重建洛阳不仅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更是一次检验他治国能力的考验。

    但他有信心,有诸葛亮的辅佐,有汉军将士的忠诚,有洛阳百姓的支持,他一定能够让这座古城重新焕发生机。

    随后,刘禅与诸葛亮开始详细商讨洛阳的重建计划。

    刘禅坐在龙椅之上,手指轻轻敲打着扶手,神情专注而认真。

    诸葛亮则站在一旁,手持羽扇,时而轻摇,时而指点江山,两人你来我往,相谈甚欢。

    殿内的烛火摇曳不定,映照着两人忙碌的身影。

    窗外的夜色渐渐深沉,但殿内却灯火通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刘禅与诸葛亮仿佛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一心沉浸在洛阳的重建大业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洛阳城在刘禅与诸葛亮的共同努力下,逐渐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街道两旁,商铺陆续开张,百姓们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府库中,粮草器械充足,为洛阳的重建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而那些投降的官员,也被安排进了“功德林”。

    他们每日研读经典,修身养性,逐渐领悟了刘禅的治国理念。

    其中不乏有才华出众之人,在真心悔过之后,被刘禅委以重任,为洛阳的重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至于那些上山为匪的百姓,在刘禅的宽仁政策下,也纷纷下山投诚。

    他们被安排进了新建的村庄,开始了新的生活。

    汉军则出兵剿灭了那些顽固不化的山匪,为洛阳的安宁扫清了障碍。

    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刘禅的英明决策和诸葛亮的辅佐。

    而洛阳城,也在他们的努力下,逐渐成为了汉国的一颗璀璨明珠。

    黄昏时分,刘禅与诸葛亮并肩站在洛阳城的城墙上,望着脚下繁华的街道和远处连绵的山峦,心中充满了感慨。

    刘禅轻轻拍了拍诸葛亮的肩膀,笑道:“丞相,你看这洛阳城,如今已焕然一新,皆是你我二人之功啊。”

    诸葛亮微笑着摇了摇头,道:“陛下过谦了。此皆陛下英明决策之功,臣不过略尽绵薄之力罢了。”

    刘禅哈哈大笑,道:“丞相何必如此谦虚。朕知你才华横溢,智谋过人。有你在朕身边辅佐,朕何愁汉国不兴?”

    如今已经是初春之日了,阳光透过薄雾,温柔地洒在大地上,给这片饱经战火洗礼的土地带来了一丝生机与暖意。

    微风轻拂,带着泥土的芬芳和嫩叶的清新,仿佛大自然也在庆祝着洛阳的平定。

    刘禅身着华丽的龙袍,头戴皇冠,显得威严而庄重。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