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七十七章 招安(2 / 3)  仙侠版水浒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别的不说,赵宋王朝赫赫有名的折家军,包括众所周知的杨家将,其实都是羁縻政策治理下的豪强世家。

    蔡攸愕然道:“莱州不是江衍那厮……”

    宿元景说:“拜开府仪同三司、镇海军节度使、少保蔡攸。”

    就连奸佞如蔡攸都忍不住问一句:“江衍何德何能,配世袭统治山东、河北这我大宋的两块重要疆土吗?”

    这也才有了赵佶将宿元景叫来商量招安水泊梁山一事。

    这让赵佶不免有些犹豫!

    乐和一听,就知道蔡攸没说实话。

    领了招安水泊梁山的命令,蔡攸的脸顿时就跟苦瓜一般。

    乐和见了,忙上前关心道:“相公,恁去了趟皇宫,怎么变成这般样子?”

    乐和说:“小人放一句狂言给相公,朝廷若是拿武功大夫、武德大夫、安抚使、承宣使、兵马都总管之类的官职给江衍,定然招安不成他。”

    所以乐和先给蔡攸宽心:“相公此行,必无恙也。”

    虽然蔡攸更忧心后者,但蔡攸却大义凛然地说:“我蔡家世代深受皇恩浩荡,到了我这里,更是荣宠至极,纵然梁山草寇杀人如麻,我亦不惧也,我所忧心者,自然是无法完成官家重托,不能为官家分忧!”

    听乐和这么说,蔡攸不禁犯了难!

    可折家也好,杨家也罢,他们所世袭的也只不过是一州而已。

    二六零五:f七零零:四三:六零零零::七五一

    蔡攸连犹豫都没犹豫,就说:“反国逆贼,何足为道!只恨臣力微,不然直把他水泊填平,梁山踏碎,生擒活捉江衍这伙反贼,解京碎尸万段,吾之愿也!”

    宿元景说:“臣这身份去行这招安一事,倒也合适,只是朝中有一人比臣更合适。”

    宿元景说:“原本派侯蒙前去最合适。他常言江衍以区区草寇之身横行齐魏,官军数十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清溪盗起,不若赦江衍,使讨方腊以自赎。奈何,江衍如今势太大,不派重臣前去招安,此事难成也。”

    他们蔡家人竟然在水泊梁山出仕了,这事要是传出去了,那麻烦可不小。

    蔡攸头脑聪明,很善于临场应对。有一次,曲宴刚开始,赵佶出了一副上联,让蔡攸对下联。上联是:相公公相子。蔡攸眼睛眨巴了几下,对曰:人主主人翁。对联非常巧妙,赵佶龙颜大悦,满座也都称赞不已。

    五代十国时期,封建割据激烈,少数民族地区各土著首领在羁縻州的基础上,趁中原各国相互征战之机,亦相互攻伐,以大并小,以强吞弱。一些强宗大姓扩张势力,逐渐脱离中央王朝的控制,成为地域性封闭的独立小王国。

    接着,赵佶便叫抬上御案,拂开诏纸,就御案上亲书丹诏。左右近臣,捧过御宝,赵佶自行用讫。又命库藏官,教取金牌一百面,银牌三百面,红锦一百匹,绿锦三百匹,黄封御酒五百瓶,尽付与蔡攸。又赠正从表里二十匹,金字招安御旗一面,限日便行。

    只有像十节度那样,为赵宋王朝立了一辈子功的强人,才有机会做到节度使一职。

    蔡攸的反应,让赵佶心下一松。

    也就是说,赵佶要得不是一时的得失,而是彻底消灭四大寇这四个他的心腹大患。

    “这……”

    因此,乐和断定,蔡攸担心的肯定是,他自身的安全。

    乐和陪着笑说:“相公自是不怕,然有此关系,于相公完成官家重托,亦有好处。”

    赵佶问:“是何人?”

    这么说吧,赵佶现在想要的是,不惜一切代价,招安到水泊梁山,然后用水泊梁山去平定另外三大寇。

    这时,乐和又说:“再者,相公此前派小人去打探蔡九相公的下落,小人已然打听到了。”

    乐和提醒蔡攸:“相公莫非忘记蔡夫人了?”

    蔡攸大惊失色:“臣去招安?!!!”

    为了这个出路,赵佶有让江鸿飞敲诈一大笔的觉悟。

    随着麟州杨氏、丰州王氏相继落寞,麟、府、丰三州现在都已经在折家的世袭统治下了。

    蔡攸生气地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说甚么条件,教我如何去招安?”

    蔡攸这才想起来,赵佶只说让他去招安,却没说给江鸿飞和水泊梁山的人什么招安的条件!

    蔡攸、王黼、李邦彦都是赵佶的宠臣,赵佶时常在宫中开设曲宴招待他们。

    所谓羁縻,“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即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承认其酋长、首领在本民族和本地区中的政治统治地位,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的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

    说到这里,蔡攸忙一捂嘴!

    蔡攸觉得有礼,心也立即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