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零三章 利用我加官晋爵?(4 / 5)  择日走红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他的一些镜头交织在一起,并不是一镜到底。

    一开始只出现两秒,然后是五秒。

    一共四次。

    直到最后一次,足足十五秒。

    陆严河的眼睛除了眨眼,一动不动,连瞳孔都没有移动一分。

    但是,就在这四个切出来的镜头里,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有了点变化。

    你说不清楚变化是什么,你就是被他的情绪感染了。

    到最后,一点一点的,你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有的东西似乎就凿实了、坚定了。就像是最后一块砖,被放进了那面墙的缺口里。

    完整了。

    -

    对于国外的媒体和影评人来说,虽然陆严河是大明星,是《定风一号》这部电影的巨星,但是,大家的评价则还是更聚焦于电影本身。

    从电影的主题,到电影的表现形式。

    从第一批公开的媒体评论可以看到,很多人对于这部电影是正面的认可。

    尤其是这部电影的导演是刘毕戈。

    因为这一点,更让人感到惊喜。

    刘毕戈的第一部电影《暮春》,是一个残酷青春成长故事。第二部电影《假死都不行》,是一部风格很极致的爱情喜剧电影。第三部则是武侠电影《龙门客栈》。

    第四部,竟然又做了一个沉郁、逼仄最后“绝处逢生”一般有了一点点光亮的故事。

    四部电影之间的题材、风格都毫不相同。

    很少有导演的作品之间,会这么不“搭界”。

    甚至可以说,没有衔接。

    但是,恰恰是因为这一点,又让人充满了惊喜。

    刘毕戈已经不再是一个普通导演了。作为一个已经在国际上取得过荣誉和名声的导演,媒体和评论圈对他的评价其实往往更加严格。但是,他每一次都选择完全不同的题材、类型的电影,这一点又让很多人感到敬佩。

    在众人眼中,这是一个在不断跳出舒适圈、不断探索全新领域的导演。

    而这样的导演,未必能够得到市场的买单,但总是更容易被同行、被媒体所尊重的。

    而《定风一号》的场刊得分出来以后,也印证了这一点,作为主竞赛单元第16部放映的电影,它以2.7分排在第四名。

    这属于一个位于核心圈的分数了。

    有人则说:“如果不是刘毕戈的电影摄影风格过于鲜明、个性化,其实它的分数应该更高。”

    刘毕戈的电影风格确实独树一帜,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摄影画面上。

    他特别喜欢把画面拍得沉郁。

    这一点,除了《假死都不行》,其他三部电影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特征。

    如油画一般的沉郁。

    《定风一号》整体风格因为走的是写实的风格,这样的沉郁就更让人感觉沉重、逼仄、压抑。

    这也是一些差评聚焦的点。

    对此,刘毕戈并不在意。

    他本来就不是一个以想要拍出人人都喜欢的电影为目标的导演。

    -

    在媒体记者会上,陆严河他们入场的时候,收获了满场的欢呼声和掌声。

    这是电影节的媒体会给每一个剧组的礼遇。

    除非你的电影实在烂得让大家都不想演戏了,连表面的尊重都不想给你。

    陆严河等人落座以后,问题就长枪短炮地抛了过来。

    温生明都没有意料到,有好几个外国记者的提问,竟然是冲着他来的。

    人家问,在电影中,你是什么时候意识到陆严河饰演的年轻人是可以被引导到你的信仰那儿去的?

    人家问,你在跟陆严河的很多场对戏中,都在用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沉稳去应对陆严河那个角色的冲动、暴躁,但是同样的应对方式,前后又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这种处理方式是想要达到什么效果?

    人家问,我们看在资料说,你在中国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演员,那在选择跟刘毕戈、陆严河这样才华横溢但是很年轻的电影人合作时,你会指导或者影响他们吗?

    ……

    温生明真切地感受到了,陆严河跟他说的——

    除了在一些国内组织的座谈会、研讨会上,他确实很少会在一个场合,被人提问的问题都是围绕电影和主创人员本身来的。

    难怪陆严河会这么喜欢参加电影节。

    作为一个电影人,自己的专业能够被人认真对待,怎么会不喜欢这样的地方的。

    直到有一个记者向陆严河提出了一个问题:“你在电影中饰演了一个自我觉醒的形象,但是在这样一个题材和时代背景之下,这是否具有某种象征意义?你和温生明饰演的人,其实都是现在中国执政者们的先驱,我的理解对吗?虽然在电影中,这并没有非常明确地指出来。”

    现场气氛顿时紧绷了起来。

    尤其是在场的中国人。

    陆严河只稍微停顿片刻,便点了点头,大方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