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九十七章 电影的时刻(7400字更新)(4 / 5)  择日走红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他想了想,说:“如果这个电影系列市场反馈一直很不错的话,后面可能会一直拍下去,不过,后面可能就会请别的编剧来写剧本了。”

    黄天霖点点头。

    “估计电影上映之后,黄峰就会成为中国最红的童星了。”

    陆严河点头。

    他也这么认为。

    黄天霖问:“你们不会让他吃亏吧?”

    陆严河摇头,“他的每一份合同我都是看过的,他妈妈也看过,我不敢说他拿到的是最好的待遇,但是一定不会吃亏。”

    黄天霖闻言,似乎也就直接信了,点头。

    “不是吧,我就这么一说,你就信了?”陆严河说,“那你问什么,我随便忽悠你一下也行了。”

    “你不会的。”黄天霖说,“你没有必要这么做。”

    陆严河心想,他这还不叫以德服人了?

    一个两个的,都这么信任他的人品。

    -

    如果说《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放映,陆严河的心态是稳如磐石,根本没有什么额外的担心,那《热带雨季》的放映,陆严河就忍不住紧张了。

    前者是陆严河眼中“必然会成功”的作品,后者,却是实打实的新人新作,不知道会得到什么样的评价和反馈。

    电影一开场,就是黄峰的侧脸。

    完全静默的影像里,陆严河光着膀子,靠墙坐在地板上,手里拿着一本书,正在看。

    午后的阳光从窗外斜切进来。

    是热带地区才有的那种干燥感。

    陆严河精瘦、黝黑,但是仍然英俊,眼神有点松懒的桀骜不驯。

    一种带着几分凌厉的英俊、野性。

    黄峰时不时地问他一个问题。

    他基本上就一个字或者两个字的回答,似乎不是很耐烦。

    这样一个镜头,就成为电影的片头。

    导演、制片人等等信息依次浮出。

    ……

    陆严河被自己出现在银幕里的形象给惊讶到了。

    他其实有点没有认出自己来。

    跟平时的他、其他电影里的他非常不一样的形象。

    从形象上来说,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当地的少年。

    当片头过去,外面响起一个女孩喊他的声音。

    他马上把书往地上一扔,起身去套衣服。

    “你去哪?”黄峰稚气地问。

    “你自己在家待着。”陆严河扔下这么一句话,就走了。

    黄峰露出失望和失落的表情,来到窗户边上,看到他哥哥和一个女孩离开的画面。

    他的眼神很童真,也很无辜。

    电影就这样开始了。

    -

    坐在黑暗的放映厅里,陆严河跟着光影而感受着这个故事。

    哪怕这是他完全知道剧情发展的故事,他也完全沉浸其中。

    黄天霖的镜头语言,有一种非常东南亚的感觉。

    视角很小,画面很干净,配乐几近于无,但是又有着一种夏天的风铃感,时不时地冒出来撩拨你一下,像风,像一只飞到屋檐下的蜻蜓。

    陆严河之前一直觉得,黄天霖的拍摄节奏和画面风格很像王家卫,但是,这一刻,陆严河又觉得,其实,他的电影整体气质更像是枝裕和。

    只是镜头语言更像王家卫。

    电影的故事情节其实非常简单,但是,透过黄峰这样一个小孩的视角,很多事情就发生了变化。很多事情,比如一个争吵,或者是简单的几句话,落在黄峰这里,就成了天大的事情。

    电影捕捉到了黄峰每一次细微而敏感的反应,于是,母亲在家中操劳的不易,哥哥对于外面世界的渴望,这个家庭在维持表象之下,似乎随时会崩解的不安感,都被无形放大了。

    当电影放了一个小时之后,陆严河非常吃惊地发现了一件事。

    为什么他的镜头那么多?

    陆严河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最重要的两场戏,一场跟母亲的吵架、被扇耳光的戏,一场离开这个家的戏,竟然都还没有出现。

    前面很多只有一两秒的短镜头,都被黄天霖剪了进来。

    本身没有什么的镜头,却因为黄天霖总是把它放到黄峰的反应镜头前面,所以,突然他在每一个镜头里的反应,就有了不一样的故事和含义。

    黄峰的镜头,让陆严河“本身没有什么”的镜头,有了很多的东西。

    最让陆严河印象深刻的,就是身上那股少年人对这个家庭的排斥和依恋的矛盾心态。

    他必须要说,他自己在演的时候,至少在其中很多个镜头里,他并不是在表现这种状态,但是,被黄天霖这样一剪辑,忽然就有了一个主题式的意义。

    而随后发生的跟母亲的争吵,跟弟弟在那个晚上无声的交流,以及最后他自己一个人对这个家的告别,突然就被提升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层次。

    最让陆严河没有想到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