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重视的只有恩师,毕竟如果按照天律,他不想办法替恩师将功赎罪,那么钟离权可是要被分形的。
既然留在这了这里,陈云肯定要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做。
比如眼前的赵匡义,这厮在历史记载中内政倒是搞得不错,唯独对外军事上不怎么行。
陈云琢磨,自己是否能够趁着这几年教教这厮军事上的知识,让其尽可能别成为高粱河车神。
赵匡义无奈道:“晚生对于军事不怎么感兴趣,学究,你能不能教点别的?”
陈云对于对方的“不上进”一点不气恼,反倒是笑眯眯反问道:“你想学点什么?”
赵匡义一脸认真道:“我希望以后能够成为让普天民众安居乐业的好官,所以还请学究教我如何成为一个好官。”
陈云认真盯着赵匡义的脸庞看了半晌。
说实话,赵匡义除了对外战争不行,其他方面在历朝历代皇帝当中,绝对都算得上优秀的那种。
就拿最直接的经济来说,如果不是赵匡义打好了地基,大宋朝根本不可能成为封建时代经济最好的朝代,而且还是没有之一的那种。
大宋的经济好到了什么程度呢?
这一点可以从侧面看出来,比如大宋朝最巅峰时期的疆域只有三百一十五万平方公里,大部分时候只有两百八十万平方公里,但是人口最巅峰时,却达到了恐怖的一亿多。
要知道唐朝面积最巅峰时一千两百三十七万平方公里,人口最高峰时也不过才八千万。
一个仅仅两百八十万平方公里的朝代,却养活了一亿多人口。
由此可见,大宋朝的经济好到了什么程度。
而造就这一切繁荣景象的打地基者,正是眼前这位被后世戏称为高粱河车神的赵匡义。
陈云稍微一琢磨,便道:“好,那我就教你如何成为一个造福万民的好官。”
赵匡义对此似乎真的非常感兴趣,忙道:“多谢陈学究愿意教授晚……学生,我定然会努力学习,不辜负学究的厚爱。”
陈云笑了笑,“学习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事情是要学以致用,我希望你能把接下来我教你的知识,以后能运用好。”
赵匡义中气十足道:“学生定然不会辜负学究的期望。”
于是,接下来一整天的时间,陈云都在教对方如何搞好国民经济,以及处理内政之类的。
乃至在展开教学的时候,陈云还有意无意教对方一些帝王权术。
他希望赵匡义以后成为皇帝后能够爱民如子,嗯,不是南北朝那种爱民如子。
……
一整天时间很快过去了。
陈云对赵匡义展开的教学,也在日落黄昏的时候落幕了。
“今天就教到这里。”
书房里,陈云站起身道:“你若是感兴趣的话,明天可以再来学。”
赵匡义学习了一整天的时间,按理说应该很疲惫,然而他此刻虽然流露出疲惫之色,可精神却显得十分振奋,“学究,你今日教的这些令学生获益匪浅,我明日一定会继续跟你学习。”
陈云看了看外面,“行,你兄长回来了,似乎带回来一个喜讯,我们现在出去恭贺下他吧。”
赵匡胤暂时还是东西班行首,每天需要很早入宫任职。
另外,他这几天时间里,需要和下一任行首进行一些工作上的对接,自然大清早就出门了。
陈云与赵匡义一边聊着今天的教学,一边朝着外面走去。
不多时,来到了外面。
正巧赵匡胤从大门外面走进来。
他的脸色显得有一些兴奋,似乎今天遇到了什么很高兴的事情。
虽然如此,但是赵匡胤在看见陈云的一瞬间,还是立马行礼打招呼道:“学究。”
陈云微微颔首道:“回来了?看你满面红光,难不成有什么喜事吗?”
他其实知道什么事情。
修为到了陈云这种地步,诸天万界发生的事情都能感应得到,更何况一个小小的汴京而已?
赵匡义朝着兄长望去,也想知道是不是有喜事。
又或者说,他想知道赵匡胤的喜事,是不是他心中猜测的那一件。
果不其然,下一刻赵匡胤一脸振奋的说道:“昨日学究帮学生出面,今日晋王就进宫面圣,将我招入了麾下。”
赵匡义大喜,“如此说来,兄长不要离京了?”
赵匡胤哈哈大笑道:“肯定不用离京了啊,这一切多亏了学究出面,否则恐怕这几日我就要赶赴滑州任职了。”
说到这里,他一脸认真朝着陈云深深一拜道:“学究,多谢。”
陈云摆摆手道:“我只是给了你一个展示自身能力的机会,实则能让晋王把你招入麾下,还是你自己的本领。”
赵匡胤道:“我这一身本领几乎全都是学究传授,若没有学究,哪有我今日?”
他倒是很显得感恩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