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九六章 朱元璋的血压都高到爆表了!!(4 / 5)  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慨朱瞻基英明,并觉得朱祁镇不容易的朱元璋愣了愣。

    这什么情况?

    “莫非……是老四当初看走眼了?”

    朱元璋有些迟疑的开口。

    就现在而言,好像也只有这一个解释了。

    韩成道:“并非如此,永乐帝当初并没有看走眼。”

    老四也没有看走眼?

    朱元璋彻底迷糊了。

    这是到底是怎么回事?

    怎么这样乱呢?

    “朱瞻基当时还有一个选择,这个选择就是他娘,张皇后。

    朱瞻基看出来,孙氏不适合执掌大权。

    但当时的那种情况,九岁的朱祁镇根本就掌不权,于是他将事情托付给了他娘张皇后。

    让张皇后管理朝政,协助朱祁镇管理国家。

    张皇后在朱瞻基刚登基的时候,就协助朱瞻基做过一些事情,很有章法,也很有分寸,是大明的第第三位贤后。

    张皇后接受了朱瞻基的安排,在朱瞻基去世后,协助管理朝政,将事情处理的紧紧有条。

    任用三杨,英国公张辅等人。

    在她的处理之下,朝政清明,并没有太多的乱子发生。

    当时张皇后已经是太皇太后了,权势很大,但却并不像别的人那样,大肆提拔娘家人。

    反而对张家人的升迁,格外的小心谨慎。

    不让娘家人参与朝政。

    努力不让张家,成为权势很大的外戚……”

    说到这里韩成有些感慨。

    大明的运气是真不错,竟然是连着出了三代贤后。

    不论是马皇后,还是徐皇后,亦或者朱高炽的张皇后,这三位不论是能力,还是品德都非常的可以。

    只可惜,轮到接下来的孙皇后时,就拉了……

    当然,若是按照大明风华之中孙皇后的形象来看,这确实又一位贤后。

    只可惜,那都是经过艺术加工,美化过的孙皇后。

    将太多不属于她做的、彰显勇气和决断力的事情,按在了她的头上。

    听到韩成的话之后,朱元璋和朱标二人心中的疑惑解开了。

    这确实是一个权宜之计。

    解开的同时,对于韩成所说的张皇后,都非常的欣赏,甚至于还带着一些感激。

    毕竟历史上,握住权柄之后,就开始大力提拔自己娘家人的不要太多。

    比如吕雉,比如武则天……

    张皇后成为太皇太后,执掌大权,还能够做到那些,是真的不容易!

    感到高兴的同时,朱元璋心中也有些担忧。

    怕张皇后撑不到朱祁镇成年,就不行了。

    毕竟她是太皇太后,而不是太后,和朱祁镇之间差着一辈人。

    年龄相差的很大。

    当下就望着韩成,问出心中忧虑。

    “陛下,你的忧虑是正确的,张皇后在正统八年的时候去世。

    而三杨也在这几年间,先后去世。

    而这个时候,朱祁镇也算不上成年。

    皇太后孙氏的权力很不小。

    随着张太皇太后等人去世,一个很有名的人逐渐冒头。

    这人就是太监王振。

    这人深受朱祁镇信任。

    张太皇太后在的时候,没事了就将王振训斥一顿儿,因此上王振在她在时,都是夹着尾巴做人。

    但轮到孙氏掌权后,就不成了。

    王振很会来事,至少在讨皇帝欢心和皇太后欢心上面,还是很强的。

    所以孙太后就坐视王振做大……”

    听了韩成的话,朱元璋胸膛有些起伏了。

    很多政策其实都有延续性,比如元朝兴起的妃嫔殉葬制度。

    朱元璋之前就有考虑过,将之延续下去。

    现在听了韩成所说的,孙皇后的事情之后,朱元璋又一次在考虑,是不是要将之延续下去了。

    对于朱瞻基的看法,也再一次发生改变。

    觉得朱瞻基还是不成。

    既然已经看出那孙氏不行,当时就应该下狠心将他带走,而不是留下祸害大明!

    当然,他胸膛起伏还有另外的原因。

    “咱下令不让宦官宫女读书写字,这王振想来也是一个水平不怎么行的,怎么能让这样没卵蛋的家伙开始坐大?

    这朱祁镇,还有那孙氏是蠢驴吗?

    咱立下铁碑,严格规定后宫不可干政,她还有那张氏,是情况特殊,才不得已之下的权宜之计。

    但这让宦官坐大又是什么道理?!”

    朱元璋已经是郁闷的,牙根痒痒了。

    韩成看了一眼朱元璋,又看看朱标道:“那个……到了这个时候,宦官已经可以读书写字。”

    韩成这话一出口,就让朱元璋恼火不已。

    “这又是咱哪个不肖子孙做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