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章 出价(2 / 3)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却眨也不眨。

    “可能是我拿错了。不过贵国为什么对印度的地理如此清楚?”

    地图当然是帕麦斯顿故意拿错的,不过他拿的可不是伪造的,只不过是几十年前绘制的而已。

    帕麦斯顿那句话显然是意有所指,不过施瓦岑贝格亲王只是哈哈一笑,随即指着地图上的标注说道。

    “你看这是你们英国人画的。不过是在我们奥地利帝国出版的而已。”

    其实由于弗兰茨办的那几本杂志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开始投稿,甚至主动学习奥地利语将自己的文章、作品翻译成奥地利语只为了评奖、出名。

    对于这种现象很多人都将矛头指向了弗兰茨,他们觉得弗兰茨正在用金钱、名誉来腐蚀神圣的学术。

    对此弗兰茨只是说道。

    “那些我们之中最聪明的人,他们的功绩难道配不上那些财富和荣誉吗?

    那本来就是他们应得的。”

    此时桌子上这张地图就比英国政府手中的任何一张印度地形图都要细致。

    事实上这位地理学家的作品并不只有这一张图,他和他的家人、学生前后绘制了三千多张草图,参考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并在印度亲身走访了十五年,总共写下了两百多万字的笔记。

    不过他并不擅长归纳和总结,更何况是这种高度专业化的知识类书籍,所以没有任何一家出版社愿意出版他的作品。

    其实这位老兄带着一百多公斤的纸质资料来到维也纳的时候也把评委们愁坏了,最终找了十几个地质学家一同归纳总结耗时近一个月才有了此时的这本书。

    当然这位老兄也不是完全摆烂,正因为先有了这张地图,奥地利帝国的评委会才愿意帮他雇人完成他的作品。

    这样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此时很多的学者和发明家都很穷。

    也许他们出身于富裕阶层,也许他们自身的生活还算体面,但他们的财产往往相较于他们的研究来说不值一提。

    而且很多人都将大量的精力用在了研究上,在这个财富飞速膨胀的时代,他们就很容易落后于时代。

    由于当时的信息不发达,他们的研究和发明想要推广就需要支付大量的宣发费用。

    这种宣传往往缺乏明确目标,而且从0到1是一回事,从1到N又是另外一回事。

    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无法将自己的成果变现,所以到最后很多人都是负债累累。

    除此之外,别看有些人将欧美的知识保护法吹得神乎其神,在十九世纪往往谁钱多、谁关系硬,谁才是发明者。

    许多发明家和学者的专利和创意都是被明目张胆地抢夺,甚至有些大公司直接控制专利注册的机构。

    那些天真的学者在注册专利的同时就已经被人窃取成果,想要与之对簿公堂却会各方面的压力,甚至是人身威胁。

    大多数人只能选择廉价出售自己的成果,并被人扣上一个缺乏商业头脑的帽子为后世所耻笑。

    此时的弗兰茨不过是提供了一个相对正规且安全的渠道而已。这才是真正的优化资源配置,专业的事情就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那些发明者和学者只需要做好他们的分内的事情,奥地利帝国有专业的商业团队去运作,也有实力给他们提供全方位的保护。

    所以那些外国来的专家学者们留在奥地利帝国的几率非常高,只有少部分极为坚定的爱国者和没受过社会毒打的懵懂之人才会选择离开。

    不过帕麦斯顿并不清楚这些,他只是心道。

    “又是一个叛徒。”

    帕麦斯顿盯着施瓦岑贝格亲王的眼睛希望能看出什么,但结果只是惹到对方不快。

    “你想说什么。”

    “没什么,我们还是谈正事吧。您还不满意吗?”

    施瓦岑贝格亲王坐回到椅子上说道。

    “贵国提供的两块土地存在的问题恐怕都不是一亿英镑能解决的。这应该是负资产省份吧。”

    施瓦岑贝格亲王此时已经对负资产省份这个词并不陌生了,因为奥地利帝国本身就有负资产省份。

    这些省份每年的开销并不比威尼西亚和波西米亚少,但上缴的税赋和直接收益却连前者的十分之一都无法达到。

    信德和旁遮普两省的情况也不会好上多少,虽然潜力可能比奥地利帝国的那些负收益省份强一些,但维稳和开发的费用也更大。

    还有没人不想趁着英国虚弱的这个时机多捞取一些好处,毕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亲王殿下,这已经是我国最大的诚意。如果贵国还希望更多,那我只能请示伦敦。”

    帕麦斯顿没敢把话说死,毕竟他还是很希望达成这笔交易的,毕竟此时局势的不确定性太大。

    而且此时奥地利帝国的态度也太过重要。

    “时间不等人,勋爵大人。希望贵国能尽快做出回复。”

    施瓦岑贝格亲王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这让帕麦斯顿更加惶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