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1章 托普卡帕宫之战(下)(1 / 2)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org
    托普卡帕宫虽然此时已经沦为废墟,但它毕竟是建在高地之上,并且依然保留了最外围的城墙,奥斯曼人的进攻远没有想象中顺利。

    攻守异位之后,奥斯曼人的伤亡依旧惨重,在丢下了几百具尸体便退了回来。

    这让三人都觉得很没面子,于是乎他们便组织了一次规模更大的冲锋。

    这次的伤亡倒是少了很多,只留下了百余具尸体。然而取得的战果则更是微乎其微,距离城墙还有一百多米就退了回来,很多人连俄国人的脸都没看到。

    此时三人才意识到己方的士气已经在连日的战斗中消耗光了,之前之所以能快速解决掉俄国人留在后方的残兵完全是因为人数优势和金钱奖励。

    现在这群家伙距离俄国人两三百米就开始放枪,然后就找机会缩到废墟后面。

    只有那些老实人才会在皮鞭的作用下向前冲锋,但那些老实人也不是完全不怕死。

    只要离开皮鞭的范围,那些老实人就会立刻找地方躲起来,又或者是趴在地上装死。

    那些士兵究竟怕不怕死不好说,但手握皮鞭的军官是一定怕死的,他们不可能顶着炮火去最前线。

    如果是平地还好,但此时却是坡地,并且是仰攻。

    这就让他们死亡或者受伤的概率大大增加,再加上此时围困萨拉基里奥之角(托普卡帕宫所在高地的别称)的部队互不统属,组织性自然要差得多。

    这些人中有奥斯曼新军和附近赶来的援军先头部队,也有城防军,更有海军和海防营的残部,甚至还有抓来的壮丁和所谓的圣战者,以及各大家族和官员手下的私兵。

    之前这些人都是各自为战,然而此时却被强行统合在一起。哪怕原本确实有一些悍不畏死的勇士,此时大概率也会选择观望。

    毕竟此时大人物们也就未必没有保存实力的心思,如此三心二意之下真能一鼓作气拿下托普卡帕宫那才是笑话。

    三位大人物看着再次败退回来的士兵满脸尽是尴尬,好在奥尔马帕夏灵机一动想到了对策。

    “俄国人不是留下了那么多大炮吗?让我们也用大炮给俄国佬好好上一课!”

    “此话在理。”

    在场剩余的二人异口同声地回答。

    让那些泥腿子冲锋陷阵不行,让他们躲在后面打炮总没问题了吧?

    三人都是这样想的,但还真有问题。

    他们带来的大多数只是普通士兵,甚至很多人都不是士兵。在有些人看来操纵十九世纪的火炮没有任何难度,所以任何人都应该可以胜任这份工作。

    然而现实是很多人可能都是此生第一次接触,甚至在那个消息闭塞的年代有些人在之前都没看过火炮如何填装发射。

    不过不会却并不代表不敢,很快士兵们就有模有样地准备完成。随着奥尔马帕夏一声令下炮击开始了,大多数火炮都在同一时间打响了。

    但区别是有些打出了炮弹,有些则是在原地爆炸。

    实际上围攻托普卡帕宫的俄军很清楚他们不可能在没有马匹等牲畜的帮助下将这些火炮都运到斜坡之上。

    所以他们在离开之前已经销毁了一批火炮,但没来得及销毁的也不见得好用,毕竟这些火炮已经高强度使用很久了本就存在着炸膛风险。

    此时在一群外行的操作之下炸膛几率自然是呈指数级增加。

    托普卡帕宫内的俄国人也不甘示弱,他们也将奥斯曼人留下的大炮推了出来。

    于是乎双方再一次陷入了僵局,不过好在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消耗托普卡帕宫里的粮食已经消耗得七七八八了。

    否则如果有一群俄国人一直占领着奥斯曼帝国的皇宫,那将是对整个奥斯曼帝国的终极侮辱。

    不过现在情况依然很糟,毕竟他们的口号是拯救苏丹和苏丹娜,如果自己一直在这里耗着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而且眼前这支七拼八凑起来的队伍如果再失去了大义,到时候人心丧乱队伍恐怕更难带。

    最重要的是此时奥斯曼家族还没完蛋呢。援军的大部队几天内就会赶到,如果自己这些人毫无作为,那事情可就难办了。

    “这怎么办?”

    三人皆是面露难色。

    “只能硬上了!”

    卫戍司令阿卜杜拉怒道。

    但是另外两个人却对此嗤之以鼻,损失的不是自己的人马阿卜杜拉自然是无所谓的心态,他们可不想损失自己的实力。

    “还是在想想。”

    “还想什么?不打等着他们投降吗?”

    阿卜杜拉催促道,这倒是给了奥尔马帕夏灵感。

    “我们可以劝降俄国人。”

    “开什么玩笑!俄国人不可能投降,万一他们真的投降了,我们的仇还报不报?”

    奥尔马帕夏没有回答,只是冷笑。其余两人很快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在一阵炮战过后,一个打着白旗的奥斯曼人慢慢地走向了俄国人的阵地用
最新网址:wap.ibiquxs.or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