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零九章 2001年尾声的互联网大会(2 / 3)  千禧年半导体生存指南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斥着全球市场,在阿美利肯的存在感越来越高,而我们又不像高丽那样,愿意被华尔街控制。

    这也将导致后来华国被采取对付霓虹一样的策略。

    在当下没有人能看到这些风险,或者说看到了也不会在意,连饭都吃不饱,没有资格担心这么遥远的问题。

    “之前阿里巴巴是非常被动的,我们就是一个搭建了一个中介市场,坐在里面等着人上门,上门之后我们也不关心你是做什么的,他又是做什么的。

    反正你们都在我这个中介市场里摆摊,然后有客人来了,就自己逛,看对眼了就达成合作了。这种服务质量不高,效率也不高,说得更具体一些,对双方起到的作用都不大。

    而从今年开始,我们转变策略,对于阿里团队的销售,我的要求也变了,之前的要求是你们只需要把商家拉到阿里巴巴来就可以,让他们先使用阿里巴巴。

    现在我需要下面的销售团队了解伱们手上的每一个客户,知道这一个客户的优势在哪里,然后能够帮国外的客户迅速找到国内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客户。

    我们希望在未来十年内将上万家中小企业推向世界。”

    马芸还是保守了,华国加入WTO之后的十年里,阿里巴巴至少服务了百万级的中小企业。

    不过当前的阿里巴巴和原本的阿里巴巴又有所不同,马芸说的是阿里当中间方的情况下,能够促成一万家企业出海。

    “我相信阿里能够做到,我一直觉得阿里是一家很有潜力的企业,做的事情也很有意思。

    华国很少有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从成立之初到现在,企业愿景、盈利模式、战略规划都特别清晰的企业。我在99年年底,那时候阿里刚刚成立的时候就知道阿里。

    当时也是互联网大会,我想投资一些互联网企业,然后让大家发邮件给我介绍你们的企业。那时候阿里是少有找到盈利方式,我记得那时候是通过向供应商和采购商收会员费的方式,让我印象很深。

    Pony,你呢?”

    和马芸相比,马画藤的话要少得多:“我认为华国加入WTO对互联网企业们来说是很好的一件事。

    我的逻辑是,华国加入WTO之后经济会发展得更快,经济发展更快民众拥有更强的消费能力,会有越来越多的家庭能够买得起电脑,华国互联网企业们能够拥有更多的用户。

    这批新诞生的互联网用户,也会产生新的需求,在未来也会诞生出华国自己的互联网模式。”

    对于华国加入WTO,周新反而没有什么想说的。

    因为好处各种专家学者都做过足够多的分析,几乎在所有的舆论场上都能看到加入WTO是多么好的一件事。

    周新不想讲老生常谈的话题,他希望讲讲加入WTO如果没有做好利益分配,上层建筑严重依赖于泡沫。

    历史总是不断地重复,在90年代的时候申海和琼岛的地产泡沫和恶性通货膨胀泛滥,导致银行技术性破产。

    类似的问题在未来还会再次爆发。

    在加入WTO之后经济腾飞的二十年时间里,问题可以通过高速发展来缓和,但当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之前又没有做好分配,再叠加海量泡沫,经济问题会循环往复。当然华国太大了,不同地方的具体情况也不一样,未来将是结构性严重分化的区域经济现象。

    周新问:“我知道两位都在硅谷呆了有一段时间,你们认为中关村的互联网企业和阿美利肯的互联网企业有什么不同?”

    马芸:“一直外界都有说法,说我们是在硅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硅谷有什么商业模式,我们就照着做什么商业模式。

    我经常在纸质媒体上看到类似的说法。和硅谷相比,华国的互联网行业起步更晚,处于更早期的阶段。

    当然这是很重要的原因,但是在今年,我有超过一半的时间都呆在阿美利肯,我经常去硅谷,找硅谷的创业者们聊。”

    这就是英语好的好处,和马芸相比,马画藤在硅谷的时候就是公司-公寓两点一线。马芸则到处溜达到处找人聊天。以至于能在硅谷本地的论坛上看到零星讨论他的帖子。

    “我发现先发优势是原因之一。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金融优势。硅谷的创业成本和创业难度要比中关村低太多了。他们任何一个好的想法都能迅速获得投资,然后无论是寻找办公场地还是寻找合适的工程师,都要比在中关村容易的多。

    我这里倒不是说,华国的互联网人在创业的过程中,投资人总是会问一句在阿美利肯有没有对标产品。这是阻碍华国互联网企业创新的因素,但是不那么重要。

    更重要的还是在于金融对科技创业的支撑,硅谷创业找资金的难度要远低于华国,同时创业者不用承担无限连带责任,金融机构对风险的容忍度也很高。这种优势才是保证硅谷过去数十年来在科技上的领先地位。

    周新属于例外,不需要投资就能够发展起来,这是极少数的个例。”

    P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