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8章 如果皇上看到我这满手老茧,嘿嘿(五千字章)(3 / 4)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随后,两艘官船载着两头镇河石牛来到河中心。

    官船上的士兵合力,将石牛推进了滚滚河水中。

    祭河神仪式结束。工程正式开始。

    傍晚时分,徐胖子来到了常风面前:「常爷,民夫们从河里捞出来一块墓碑。」

    常风皱眉:「那可不大吉利啊。把墓碑重新沉入河底吧。」

    徐胖子笑道:「哈哈,那碑文十分有趣。咱们奇文共赏析后,再把它沉入河底不迟。」

    刘大夏来了兴趣:「哦?碑上刻了墓志铭嘛?」

    墓志铭通常都是儒雅博学之士所写。文人一向都对墓志铭感兴趣。

    黄伯仁道:「我也去!」

    三人在徐胖子的带领下,来到了一块墓碑前。

    很奇怪,墓碑没刻主人的名字。只有一段墓志铭。

    墓志铭只有短短三十五字,却让众人笑得前仰后合。

    具体内容如下:初

    从文,十年不中;后习武,校场发一矢,中鼓吏,逐之出;遂学医,有所成。自撰一良方,服之,卒!

    众人大笑过后,感慨良多。

    常风道:「这人的一生真是有趣啊。一辈子一事无成。死了将自己的一生写成三十五字的墓志铭,却能博得后人一笑。」

    刘大夏感慨:「我们笑坟中之人。说不准坟中之人也在笑我们呢。」

    「一事无成不可怕。可怕的是连试着去做事的勇气都没有。」

    黄伯仁道:「还有更可怕的......一生做的都是恶事。譬如我二弟。」

    常风命人将石碑沉进了河底。

    石碑入河,溅起水花。水花很快就被汹涌的河水吞没。

    人的一生,何尝不像那沉入河底的石碑?只能溅起微小的水花,然后被滚滚向前的历史洪流淹没。

    接下来的日子里,常风分遣司账百户所的一众账房先生,看着山东当地官员采购治河所需物料。

    他自己则来到了工地上,跟民夫们同挑土、同抬埽、同搬石。

    虽然很累。但常风这七年来从未像如今一般畅快、自在。

    鲁西的十万民夫,跟着刘大夏疏通贾鲁河、孙家渡、四府营。

    山东境内的分水法初见成效后。刘大夏又带人南下,修筑长堤。以障水法防汛。

    工程从弘治六年的春天,一直干到了隆冬时节。

    徐州长堤工地。

    常风正跟徐胖子抬着一筐石子往堤上走。

    刘大夏则在工棚里看着工程图纸。

    天空中飘起了雪花。几十名骑士簇拥着一个太监狂奔向工地。

    来的人竟然是钱能!

    钱能是来传旨,召刘大夏、常风回京的。

    派司礼监首席秉笔来给刘、常二人传旨,可见弘治帝对二人治水成果的肯定。

    钱能先进了工棚,找到了刘大夏。

    钱能问:「常镇抚使呢?皇上旨意让你们回京,我去给他宣旨。」

    刘大夏答:「在大堤工地上呢。」

    钱能道:「啊,他还亲自去大堤工地监工啊?」

    刘大夏哑然失笑:「不是监工,是去干活。」

    钱能目瞪口呆:「干活?北镇抚使能干什么活?」

    刘大夏道:「挑土、抬埽、搬石。常风如今样样精通。」

    说完,刘大夏领着钱能来到了常风面前。

    钱能问:「刘都院,常风到底在哪儿呢?」

    刘大夏指了指面前的人:「诺,这不是常风?」

    钱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常风这八个月来,天天泡在工地上。整个人晒得跟黑煤球子一般。

    他的手上全是老茧,指甲盖里全是泥。

    此刻他穿着一身布袍,脚上的破靴都快露出脚趾头来了。

    哪里还像八个月前那个锦衣华服,风度翩翩,气势逼人的北镇抚使?

    简直就是个民夫!

    钱能大怒:「刘大夏,你敢虐待皇帝的私军镇使?」

    常风微微一笑,嘴上全是干皴的老皮:「钱公公你误会了。是我主动干的。」

    「看牢治河银的事,我交给了管账先生们。我帮不上忙,干脆来工地上出出力气。」

    钱能握住了常风的一双手,看了看。他心疼起来:「全是老茧啊。你得出多少力气!」

    常风道:「我这些年杀了太多的人,一身杀孽。修筑堤坝,造福后人,是积德之事。」

    「我在堤坝上多出点力,是在为自己消杀孽呢!」

    「挑土、搬石头可比整人、杀人舒坦多了。」

    钱能道:「皇上口谕,让你跟刘都院回京。你这番模样回京......皇上见了恐怕也要心疼你!」

    其实常风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他夜里无聊,无数次想象弘治帝见到满手老茧的他,会是何等反应。

    说不准弘治帝一感动,会把整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