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60章 大战起,成化二十一年,朱见漭崩(三)(3 / 4)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都在发展海军。”

    “大明缺少海战人才,要积极培养海战人才,省着以后被人打个措手不及。”

    “朕是陆战之王,却不擅长海战。”

    “无法给你最明确的指示。”

    “大明不止是陆地强国,更是一个海洋强国,海洋上的霸主,海战不能败!”

    朱见漭叮嘱完毕后,又道:“朕死后,把朕的骨灰分成六份,葬去突厥、日本、吕宋、婆罗洲、归墟六地。”

    “朕效仿父皇,永镇山河。”

    “和父皇的陵墓规格一致,不许有陪葬品,允许百姓自由出入。”

    “朕的墓在哪,朕就守卫在哪。”

    “后世子孙,不许丢了朕的陵墓。”

    成化二十一年,八月十九,登基二十一年的朱见漭驾崩于乾清宫,终年83岁。

    上庙号宪宗,谥号,纯。

    自此之后,老皇帝所有儿子都死了。

    九月初十,太子朱佑梐登基,明年改元为弘治。

    朱见漭这几仗打的,打服了天下百姓,口碑完全逆转,他死了之后,虽然没有朱祁钰那么轰动,但也被民间怀念。

    民间拿他和太宗皇帝比肩,这两个都是马上皇帝,都擅长打仗。

    但经过对比发展,宪宗皇帝强在没打过败仗上面,而且战绩在东欧,在国内就打了两场大战,但这两场大战都是指挥几十万大军,双方参战大军在150万左右。

    在这一点上,宪宗皇帝强于太宗皇帝。

    但时代不一样,战争环境也不一样,不能这样直接纵向对比。

    反正朱见漭死了之后,他的口碑直线飙升。

    翻过年,就是弘治年了。

    弘治元年,大明经济陡增,各国恢复贸易。

    在弘治三年时,基本恢复成化七年时的盛况了。

    也在弘治三年,勒拿河引水工程宣告成功,山西、热河、河北解决了缺水难题。

    世界也恢复了平静。

    但小摩擦仍旧不断。

    各国都开始了积蓄军备,筹备世界大战。

    大明也开始囤积资源,大明带头,世界自然开启了能源竞赛,全世界都在玩命似的囤积能源。

    能源价格卖得极高,明元可就水涨船高,越来越值钱。

    明元升值,朝廷肯定要多印,抽水呀。

    全世界的资金都往大明涌。

    顿时让各国出现钱荒,导致通货紧缩。

    大明虚高的币值,变成了水,涌入市场就变成了泡沫,等于人为地制造危机,不过,当前还是虚假繁荣阶段。

    而弘治五年的大明,财政收入实现了三级跳,是成化五年的四倍,景泰七十年的二十一倍。

    大明繁荣到了极致。

    工资疯狂涨,房价疯狂涨。

    已经出现月入过万不值钱的诡异现象。

    这个时候,无论景泰朝还是成化朝,都应该抑制通胀,降低市场上的热度,用金融手段收回市场上的热钱。

    可朝廷却在吹大泡沫。

    让市场上的钱,变得更加不值钱。

    大明经历了最辉煌的四年,最富裕的四年,最繁荣的四年,前所未有的繁荣,也是后世看电视都无法理解的繁荣程度。

    可这四年,也终将成为绝唱。

    在弘治九年,泡沫破了!

    金融危机忽然就来了。

    朱佑梐却一点都不慌,他反手就将破碎的泡沫吹去了全球,导致世界能源市场血崩。

    明元暴跌,市场上的热钱变成了纸片子,各国在大明的投资,全都打了水漂,大明从各国的借债也变成了废纸。

    朝廷反手一招,将金融危机转移去全球。

    别以为这是什么高明的金融手段。

    转嫁危机而已,这太低级了。

    看似是全球受损,国内就一点都不受损了吗?

    绝对不是。

    普通百姓跳楼的不知道多少,受到危机波及的百姓达到六十亿!

    而资本,却赚的盆满钵满。

    大明一直限制的财团,在弘治朝出现了无数个大财团,这些财团开始垄断各行各业。

    朱佑梐恍若未觉,甚至自己也转型当起了天下最大的财团。

    老皇帝留下的遗产,在这次金融危机之中,翻了一百倍!

    朱佑梐可没打算把钱拿出来,福泽苍生。

    他要将这些钱,全都变成自家的私有财产。

    上行下效。

    下面的官员都在向财团转型。

    就像权贵侵占土地,是从永乐皇帝开始的,他先收皇庄的,下面的人才跟着学。

    朱佑梐早就变了!

    他早就装够了!

    他爷爷怎么都不死,他爹也这么能活,他当一个处置政务的机器,当了几十年,早就疯掉了。

    他爷爷要当神仙,他爹要当圣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