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26章 人造塔里木湖,大明第一富,浙江(4 / 7)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须得搞建设,不能考虑什么环境因素,什么生态因素。”

    “经过科学研究,古代的河南还有狮子、犀牛存在的痕迹呢,现在别说河南了,广西都没有。”

    “生态一直在变,可人类灭绝了吗?”

    “没有!”

    杨廷和道:“人是能随着生态变化的,最近老臣在读生物进化论,生物都在适应环境,优胜劣汰,物竞天择,只要适应环境,人类也能存活下去。”

    “可咱们的子孙,能过上今天这样的好日子了吗?”

    “咱们是前人,执掌牛耳,掌控朝堂,不止要管好当代,还要管天下万民的儿孙啊!要管华夏的传承啊!”

    “所以,老臣觉得,环境问题固然重要,但上升不到战略层面。”

    “三大工程,必须坚定不动摇的完成!”

    “咱们这一代完不成,后代必须要做完!不惜一切代价的做完!为了我华夏文明延续也要做完!”

    杨廷和环视朝臣,语气断然:“咱们放弃了北方广袤的冻土,必须从内地找出代替品出来,不然以现有的土地,装不下四十亿明人。”

    “大西北那些烂地,必须利用起来。”

    “青海、西域、唐努乌梁海、乌斯贜四省,必须富饶起来,必须能承载更多的人口。”

    “还包括宁夏北面,热河也得宜居起来。”

    “有困难,咱们就克服,缺水的引水,缺土的制土,北方冻土不能用,就人工制土,总有办法。”

    说到人工制土,在六千年前亚马孙流域的土著,就开始人工制土了。

    黑土的黑色来源于木炭,所以呈现出黑色,碳也是维系肥力经久不衰的根源。

    作为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国家,大明极为重视农耕方面的研究。

    现在的技术,能够制造出土壤来。

    而限制青海发展的两个因素,一个是气候寒冷,另一个则是干旱缺水。

    三大工程成功后,限制青海发展的因素也就没有了。

    把青海建设成种植基地,也就没有问题了。

    至于土壤,可以人工制造。

    朱见漭点点头:“两位杨卿家说的话,就是孤的意思。”

    “四十亿人口啊,未来会增多,人口专家统计,未来五十年内,人口会达到峰值八十亿人口!”

    “大明区区2200平方公里的土地,怎么养活这么多人口呢?”

    朱见漭道:“总不能以后靠填海活着吧?”

    “先让北方富裕起来。”

    “鄂毕河暂时不用,工部想想办法,让叶尼塞河改道,在西域、青海、宁夏多多冲出几个湖泊来。”

    “水不够填满塔里木盆地,最好能把塔克拉玛干沙漠给填满了。”

    “好了,今天先议到这里,工部回去写一封奏疏送上来,再好好讨论,此事不急,先抽取石油,再慢慢规划。”

    反正先将基调定下来。

    回到东宫,朱见漭处置政务。

    越看越心烦,最近肃清也不顺利,很多人入狱后就自尽了,线索也就断了,甚至厂卫番子也不卖力。

    都是深化改革闹的。

    朝野上下一听深化改革,都吓得尿血,这不是改自己吗?

    所以从上到下无声地反对朱见漭。

    朱见漭也很无奈,下面没人支持,他改革个鬼啊。

    寄予厚望的李东阳,并不愿意参与改革,刘健和谢迁则装死,彭韶干脆躲去地方了。

    连一直想复出的王恕,一听改革就病倒了,绝口不提复出了。

    杨一清和杨廷和更指不上,这两个私心不比刘大夏轻,刘大夏就别提了,那就是个官儿迷。

    没人愿意改革,尤其往自己身上改。

    连他从商国带来的心腹,都在反复劝他,不要随便乱改,权力是你的也是大家的,不能就你有把别人逼死吧?

    伱们不能只想着你老朱家的皇位,我们这些功臣的权势就不要了吧?

    你若是喊喊口号,深化改革,可以,大家都支持。

    可你要撤凳子,玩呢。

    所以朱见漭憋气,换上来这批人,也在无声地对抗他,好在朝廷尚能正常运转,只是和他个人怄气而已。

    朱见漭也不是拿国家大事开玩笑的皇帝。

    对人不对事,朝野上下都这样。

    他丢下政务,去庭院中散心,觉得不爽利,干脆去骑马遛弯。

    “父王,出大事了。”

    朱佑梐快跑过来,待朱见漭勒紧缰绳后,他才跑过来,压低声音道:“沈国、息国、郤国等几国罢战,已经组建了南洋联盟。”

    “就这事?”朱见漭不爽。

    “在成立联盟当日,虞王遇刺身亡。”

    “什么?老六死了?”

    朱见漭不信:“鬼子六能死?就算老子死了,他也不带死的!老子回国遇刺,就跟他有关!”

    “老子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