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07章 虞国郤国息国沈国篇:刺杀吴王,藩国动荡,商王归来(3 / 7)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了?我等在这里,就是想见见你啊。”

    其实,他并不知道,鄫王已经死了,第二代鄫王继位后,因为瞒着老皇帝,迟迟没有报丧,所以各国都以为鄫王还活着呢。

    直到朱见漭的船到了马六甲,才收到了一封密信。

    是第二代鄫王朱佑梈写的密信。

    “原来我误会老七了,他、他竟然走在我前面?唉!”朱见漭没想到,老七竟在去年就死了,因顾忌老皇帝身体,所以迟迟没有报丧。

    “当时我就该去鄫国去祭拜他一番的!”

    朱见漭有些后悔。

    但兄弟感情,也就是一句后悔罢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鄫王也遇刺了,被刺杀的是朱佑梈?

    说明幕后杀手也不知道鄫王崩逝的消息。

    那岂不恰恰说明是朱见淇嘛!

    朱见淇这是给他继位增加难度,挑拨大明和藩国之间的关系呢,这也太明显了吧?

    “老大在各国埋下钉子了?孤身边有没有?”朱见漭意识到这不太可能啊。

    他继藩时,他爹确实让他没少带人。

    但这些人都经过一次次忠贞考验的,问题是他爹没必要防着儿子们啊,老大当时又没有太大权柄,不可能是老大安置的。

    而老皇帝和老大闹翻了,更不可能将这些钉子交给老大了。

    按照这个逻辑,又不像是老大干的,会是谁呢?

    舰队穿过马六甲之后,舰队加速,在山东登陆,因为景泰六十三年,天津港就已经陆续改造了,到了今年年初彻底封闭。

    因为填海的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毕了。

    到了景泰六十五年春天,天津港已经无法停靠船舶,包括辽宁、朝鲜的港口,基本都无法停靠了。

    现在北方第一大港口,是青岛,所有运往北方的货物,基本都在青岛卸货,这就早就青岛港口规模无限扩大,已经成为全球排名前五的大港口。

    朱见漭在青岛登陆,他共率骑兵六万两千人,杨一清亲掌京营,在青岛迎接朱见漭。

    从青岛下船,立刻上专列,中间不休息,乘坐专列入京。

    从青岛到北京的铁路,今日全部被征用,因为要运近十万大军外加战马,民用火车也基本全部征用。

    火车的速度,从最开始的时速9公里,如今已经提速到了时速90公里,一天一夜,就能抵达京师。

    但朱见漭乘坐的专列,时速在20公里左右,沿途骑兵队护卫,整条铁路戒严,车厢内全部是岗哨。

    不止这样,前方路段,十五分钟检查一次,轮值检查,谨防有人埋下炸弹。

    杨一清就和朱见漭同睡一个车厢。

    “吴王遇刺,陛下震怒,尔后藩王诸多遇刺,大理寺寺卿怀疑是您所为,入京之后,务必解释清楚。”

    难得的,杨一清这块茅坑石头,居然指点朱见漭。

    朱见漭和他不熟悉,却点了点头。

    杨一清之所以提点他,主要是老皇帝太累了,他的身体确实无法秉政了,每日听讨论听着听着就会睡着,然后上句不接下句,说话说一半,后半句忘记了。

    老皇帝确实太老了,和两年前还不一样呢,两年前记性还特别好呢。

    朱见淇的事,给他打击很大。

    听说朱见淇被圈禁这些天,日日咒骂老皇帝,朝臣想将他押解去中都,却必须要等到商王回国。

    否则一旦商王出现意外,或者老皇帝忽然驾崩,为了国本稳定,要么是朱佑榶登基,要么是朱见淇重新登基。

    内阁做出最完备的预案,最坏情况是老皇帝没等到商王归来,就拥立朱见溏。

    所以,最后一段路,要慎之又慎,必须将商王妥善送回京师。

    杨一清也主动回护他,即便这场藩王刺杀案,最像是他所为,但杨一清还是选择回护他。

    朱见漭没有解释。

    这几天,他有点琢磨明白,这场拙劣的刺杀,是谁干的了。

    他一直将眼光往亚洲、大洋洲方向看,却没往欧洲方向看,这般拙劣的刺杀,若不是他那个蠢货儿子赵王搞出来的,就一定是那个坏得冒水的楚王搞出来的。

    欧洲宗王里,朱佑樘是最坏的。

    这家伙肯定不满足于楚国的疆域,甚至他不满足于国号,他想启用大元的国号,只不过老皇帝一直没批罢了。

    景泰五十七年时候,就想要大元的国号了,老皇帝每批,是因为大元这个国号太大了,担心楚国撑不起来。

    如果是赵王搞出来的,他能理解,因为赵国想扩大领土,主意打在商国本土上了,可以理解,再说了,如果他爹当皇上,他能得到好处。

    可是楚王搞出来的,这事就显得诡异了。

    按理说,朱佑樘的父亲是朱见深,不是老皇帝的儿子,但过继给了老皇帝,也算他这一脉的。

    这些年,老皇帝对朱见深一脉也是视如己出。

    可他为什么要黑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