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4章 谷国徐国鄫国篇:龙生九子(4 / 8)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国太近了,又在海上,很容易被晋国的海军摧毁的。

    有时候徐王觉得很憋屈。

    明明徐国能变得更好的,就这个晋国,非不让别人变好。

    晋国穷兵黩武,像疯子一样打这个打那个的,要统一什么印度,印度是你的吗?你有统一的法统吗?

    这是陛下封的封国,我们都是大明的藩国,凭什么你要当什么霸主国?

    陛下是你爹,不是我爹吗?

    我还是你兄长呢!

    为什么就不能安分下来,好好搞活经济,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做一个安安稳稳的国君,难道不好吗?

    非要战争!

    战争只会给百姓带来灾难!

    难道你想让印度进入魏晋南北朝的时代吗?非得有无休止的战争,伱才满意?

    图什么呢!

    朱见漓很讨厌晋王,那个小老头,个头小心理变态,小萝卜头。

    小时候就因为被兄弟们耻笑,所以长大了你就想报复?

    如此霸道的晋王,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他就想统一印度,你被统一思想搞疯了吧?这里是印度,不是大明!没有什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大家都是一样的封国,一样的国君,凭什么要当皇帝!

    你怎么不动动脑子呢!

    就算你能统一大明,皇帝会同意吗?大明会同意吗?

    你难道有本事和大明掰腕子吗?

    别傻了!

    看看大明,已经进入电气革命了,人家都有电话了,拨动按钮就能在千里之外听到声音!

    什么年代了,还拿刀枪斧钺去打仗呢?

    徐王最讨厌战争,也想远离战争。

    他不止这样告诫自己,也不停训导自己的儿子们。

    他对自己的太子很满意。

    他本来有九个儿子,却只有五个儿子活到了成年。

    正因为儿子死得多,他对儿子们的教育抓得特别紧,他自己不行,就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徐太子朱佑栾贤名有礼,做事张弛有度。

    近两年,徐王正在放权,国家大事全都由徐太子朱佑栾来处置,他已经给朝廷上疏,要禅位给徐太子。

    和其他藩王家里不一样,徐王这一点特别像老皇帝,贪权却不霸权,懂得放权,懂得摆正自己的位置。

    就像老皇帝,担心自己人老昏聩,就将权柄逐渐过渡给太子、太孙,爷孙三代人共同主持朝政,堪称一代佳话。

    甚至,他在国内时,也主持过朝政的。

    所有藩王,都处置过朝政的,甚至有很多都去当过地方督抚,如今远在封地的藩王们,谁不记挂着老爹的好?

    大明能有今天这般繁荣盛世,和老皇帝有直接关系。

    所以天下百姓把老皇帝捧上神坛。

    所以天下百姓不同意老皇帝禅让。

    这样神一样的皇帝,若他驾崩,哭声会绵延万里。

    徐王知道自己最没用,所以认真教育自己的儿子,希望儿子给自己长脸,把徐国治理好,得到父皇的夸赞。

    这是他最大的心愿。

    所以,他一直在学自己的父皇,把儿子教育好,就开始放权。

    朱佑榷对朱佑栾的第一印象是帅。

    朱佑栾说话让人很舒服,看似油滑,却又很真诚,和他呆久了,会生出士为知己者死的心思。

    连朱佑榷都愿意和朱佑栾亲近。

    他暗暗思考,等徐太子继位,印度局势怕是会再次变化。

    晋国行霸道,徐国行仁道,许国用忍道,宁国走王道,谷国则在致富路上狂奔。

    没有一个是白给的。

    而五国太子,都是不好相与的,其中最厉害的就是徐国太子。

    之前他还以为,晋太子最厉害,因为晋太子一身杀伐之气,说话粗莽,像个将军,作战身先士卒,勇猛非常,是一代霸王。

    可见识到徐太子之后才知道,晋太子不过莽夫罢了,徐太子算把人心琢磨透了。

    两个人一个像项羽,一个像刘邦。

    未来印度就是一波楚汉之争。

    再看看让许国、宁国苦恼的问题。

    在徐国没有。

    徐国人口八千万,汉人口达到7800万,外族人口200万。

    信印教的人也不多。

    因为徐国给晋国当狗,晋国帮忙清理的,又将一些愿意顺服的土人,汉化成了汉人。

    徐王做事润物细无声,看似什么都没做,悄无声息的却都做完了。

    龙生九子各有所好。

    但,只要是龙的儿子,就都是真神。

    鄫国,是印度中最容易忽视的一个王。

    这是朱佑榷兄弟在印度的最后一站。

    鄫国,在陆地上也有一块领土。

    保克海峡,上的弧形领土,全归属鄫国。

    但鄫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