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6章 魏王、商王继藩,工资越涨越郁闷(3 / 8)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父皇为什么有这么多能臣武将?他们为什么会心甘情愿的为大明效力?我为什么没有呢!”

    朱见濬可叹人才太少了。

    问出了和他爹当年一样的问题。

    李瑾也不是他能请动的,这位可是他爹的铁杆心腹,比范广还要忠心,不会离开大明的。

    随着明叶签订和约,魏国的疆域也算稳定了。

    但还有一个被打残的西伯利亚汗国呢,朱见濬满不在乎。

    景泰四十二年,商王朱见漭继藩。

    皇帝给他派出最强阵容,韩雍亲自挂帅,赵辅为副帅,王信、周玉、李杲、宋诚、毛荣、毛海等重将,杨一清任巡按使,太监秦成任监军。

    这绝对是最强阵容。

    这里面成就最低的却是毛荣、毛海,前者是毛胜的长子,继任南宁侯,后者是毛忠的侄子,凭一己之力,获封虎林伯。

    尤其是毛海,是青壮派的代表,皇帝极为喜爱他。

    众所周知,朱见漭继藩难度,超过所有藩王,东欧到现在还没一块地盘呢,朱见漭只能缩在叶卡捷琳堡,等待时机。

    韩雍的意思是,招抚准噶尔部,利用准噶尔骑兵,攻打喀山汗国。

    皇帝大手一挥,从蒙人中征十万骑兵,令魏国、西域准备充足粮草,西征喀山。

    韩雍在中枢多年不展露头角了,都忘记这位是怎么上位的。

    开年第一战,就是李瑾、杨信,合兵五十万,攻打准噶尔部,击杀阿失,招降其部,得牧民20多万,得兵3万。

    准噶尔汗国消亡,顺手灭了残败的西伯利亚汗国。

    然后,翻越了乌拉尔山,给喀山汗国致命一击,喀山汗国还沉浸在打败莫斯科公国的喜悦之中呢。

    压根就没把大明放在眼里。

    韩雍直接教他做人。

    分兵多路,攻城略地。

    喀山汗国被大明打蒙了,不是大明太强,而是喀山刚刚独立,内政还没梳理明白呢,就跟个小强似的四处打,打了一圈,熬干了国内财政。

    导致明军所到之处,箪食瓢饮欢迎明军。

    这次大明没有搞屠杀。

    而是要一战打崩喀山汗国。

    莫斯科公国闻听喀山败了,立刻派兵东进,跟着大明抢地盘。

    克里米亚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也跟着抢便宜。

    结果,刚崛起不足十年的喀山汗国,被四大国夹击,于景泰四十二年九月,明军攻克王都,喀山灭国。

    朱见漭从小就跟着于谦学兵法,韩雍也没少教他,他一直觉得韩雍这老头华而不实呢。

    结果这一战,彻底把他打蒙了。

    韩雍这么牛?

    一年半,从乌拉尔山,推到了喀山,灭了一个汗国?

    这回彻底服了,于谦故去之后,能接任于谦的,怕是这位老帅呀,朱见漭眼馋啊,要是能把这位留在商国该多好呀。

    韩雍却没有继续用兵,反而派出使臣,和诸国接触,愿意让渡一些利益。

    景泰四十二年十一月,商国建都于喀山,但疆域并不大,喀山以西的领土,商国啥也没捞到。

    克、阿两国得到了巨大利益,反而莫斯科公国,所得寥寥。

    商国派出使臣,合纵连横,愿意和莫斯科公国深度捆绑,共同向西扩张。

    朱见漭懂韩雍的意思,大明的运力达到极限了,不可能再往西一步了。

    甚至,东面的领土,都难以巩固。

    他们是进来的外人,虽然这里的人,习惯了被蹂躏,但架不住东欧诸国盯着他呢。

    果然,朱见漭皇位没坐稳,支持朱见漭的势力,就要求开始分肉了。

    甚至,还煽动地方叛乱,威胁朱见漭。

    韩雍带来27万明军,大部队还在后面,皇帝预计会送过来100万大军,人口会移过来上亿。

    那么东欧可养不起这些人。

    韩雍没有立刻搞屠杀,而是积攒粮草,对金银珠宝反而不太看重,粮草、肉食多多收集。

    对于叛乱,则是睁一眼闭一眼,能安抚的则尽量安抚,安抚不了的,就打拉锯战。

    景泰四十三年,韩雍忽然亮起屠刀。

    开始清理国内反抗势力,当然了,谁反抗可就是商国说了算的了。

    给韩雍这么大底气的原因,是大明征17万倭兵送抵乌拉尔山,倭军从东杀到西。

    中枢又强制移民170万,从内地穿过西域,走到了这里。

    大明和商国,是有沥青路连接的,但过了乌拉尔山就没有了,全靠人腿走,从大明到这里,足足一年多时间。

    随着移民大军的还有30万大军,负责看押移民。

    所以韩雍不怕其他三国来占便宜,对喀山以东,进行了深度清理。

    仅仅一年,17万倭军死了12万,皇帝又一招手,再征20万送过来,这些禽兽,白天杀人,晚上夜夜笙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