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7章 景泰九年第一场朝会,布局东南诸国!(5 / 7)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兵打仗呢?”耿九畴纳闷。

    于谦抚须而笑:“那就需要一位辩才,效仿惠子,合纵连横,为我大明所用!”

    惠子就是惠施,赫赫有名的纵横家,是六国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

    “国朝还有如此大才?朕为何不知啊?”朱祁钰来了兴趣。

    显然是于谦发现了人才,要举荐给皇帝。

    “陛下,微臣也是无意中发现的。”于谦卖了个关子。

    “快说!”

    朱祁钰以为陈诚之后,再无纵横士。

    “景泰三年,占城国遣使占城王崩逝,陛下派遣潘本愚和边永去安南,封其弟摩诃贵由为王。”于谦说起这件旧事。

    朱祁钰恍然:“邢国公想举荐潘本愚和边永?”

    “陛下,潘本愚为人清廉、本分,为刑科给事中,次次上书,言之有物。”

    “而边永为户部贵州司员外郎,其人善于教学,将其子侄带在身边调教,户部中人看之生叹,说边永之子侄必有大出息。”

    “边永其人,对安南、占城事物极为熟知。”

    “去年腊月时,微臣故意难为他,当时微臣拿着卷宗考校他,他却对答如流,无一错漏。”

    能入于谦眼界的,可不简单。

    “都宣进来,朕看看。”

    很快,潘本愚和边永入殿,磕头行礼。

    朱祁钰考校一番,发现此二人,确实很有才能。

    潘本愚是景泰二年进士,边永则是正统十年进士,尤其是边永的子侄,都是进士之才。

    “陛下,安南和暹罗并不接壤!”

    边永认真道:“但安南和老挝有世仇,彼此攻伐不断,只要国朝以利诱之,安南和老挝必然翻脸,彼此成仇。”

    朱祁钰对东南亚局势,也是一头雾水。

    “边永,老挝如今是什么局势?”朱祁钰问。

    “回禀陛下!”

    “老挝宣慰司,乃是太宗皇帝所立。”

    “老挝古不通国朝,永乐朝始,向中原朝贡。”

    “但其人粗犷,脸上纹绣图案,如野人也。”

    “因为音译失误,国朝管其叫老挝,老挝实际统治者,建立的是澜沧王朝,定都琅勃拉邦。”

    “但据微臣所知,其国犹如三国里的东吴。”

    边永不愧是于谦举荐的人才,对东南亚局势娓娓道来。

    “怎么是东吴呢?”耿九畴问。

    “回大人,因为老挝遍地是蛮人,掌握政权的只是一小撮人而已。”

    “就如东吴,建立在山越里一般,若无陆抗、诸葛恪平定山越,山越怕是至今犹存。”

    “老挝也是同理,属于内忧外患。”

    “外有安南、暹罗、阿瓦(缅.甸)三个强国,内有蛮人作乱,老挝风雨飘摇,只能靠四处求饶,才能勉强存活。”

    边永说得很详细。

    当初老挝求贡于大明,未尝不是想借着大明的威势,求得一个和平。

    结果宣宗皇帝不给力,放弃了交趾,也放弃了东南亚。

    朱祁钰也是第一次对东南亚有清晰的认识。

    朝臣也是第一次知道。

    “边永,你是如何知道三宣六慰局势的?”朱祁钰问。

    “回陛下,微臣出使占城时,就暗中收集情报,又精习其国语言,读其书籍,方有所得。”

    边永不卑不亢回答。

    朱祁钰颔首:“传旨,调边永入鸿胪寺,担任鸿胪寺寺卿,潘本愚为鸿胪寺左少卿。”

    “原鸿胪寺寺卿齐政,调入军纪司,担任右司正。”

    边永没想到,自己在户部熬了十余年,没有升官。

    却因为一番奏对,升官了!

    他对东南亚十分感兴趣,就是希望大明能重回东南亚,但等了一年又一年,他的心已经冷了。

    却不想,皇帝忽然诏他奏对。

    问东南亚事,然后就升了他的官。

    “边永。”

    “朕不瞒你,朕欲派你去安南国。”

    “效仿惠子合纵六国,唆使安南国和老挝打仗,最好让战火遍及三宣六慰,尤其是暹罗。”

    朱祁钰沉声道:“此事,关乎着大明国运。”

    边永一愣,搅乱东南亚,跟大明国运有何干系?

    “玉米、土豆、地瓜,你该知道吧?”于谦问他。

    “下官是知道的。”

    “此物干系着大明能否统治漠北,奈何朝中种子不够,统治漠北遥遥无期。”

    于谦道:“而暹罗,又常年和西夷做贸易,这些种子就是西夷带来的。”

    “陛下的意思是,你搅乱安南、占城、老挝、暹罗。”

    “趁乱之时,在暹罗和西夷做贸易,再将种子运送回国。”

    边永明白了。

    搅乱东南亚,是第一道任务。

    带回种子,是第二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