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了,于谦的功劳,还不够封王,追赠封王是够了的,想活着时候封王,还得再打几场这样漂亮的胜仗才行。
朱祁钰之所以这么说,是振奋人心。
他决定大力扶持军功集团,就要给人足够的甜头。
“陛下,于太保乃文臣,如何能封王?”胡濙立刻跪下。
于谦是文臣的顶梁柱。
绝不能被勋臣拉去。
皇帝的心思,他猜出几分,想用军功集团制衡文官集团,形成洪武朝的文武分治。
但陛下您就没想想,一旦封出去大批勋爵,以您的能力,能镇住这些人吗?
太祖何许人也?
手下文臣武将,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他想杀谁便杀谁。
太宗又有多厉害?
他手下的武将,打仗水平可能都不如太宗皇帝爷儿仨。
您是以功封的,等军功集团做大,您是镇不住的。
等到时候,您还得想办法杀人。
可您杀武将,和杀文臣,可就不一样了。
最重要的是,文官不希望再出现武勋集团。
没看现在,能打仗的都是文官嘛。
胡豅、于康是要走科举的。
武勋衰落已成定局。
军功封爵的时代过去了,决不允许重现。
“哈哈哈,就算朕封他为王,他愿意吗?”
朱祁钰大笑:“朕封于谦王爵,于谦会自杀在大宁,哈哈哈!”
朝臣忍俊不禁。
奉天殿内雀跃无比。
“朕打算晋于康怀安侯,胡豅和顾荣、牛珍、塔尔古金封伯,诸卿意下如何?”朱祁钰问。
“陛下,于康虽有战功,但在战场上犯了罪,差点导致我军崩盘,老臣以为不赏不罚。”
王竑道:“胡豅怕是有科举之心,封爵并不适宜。”
“而牛珍、顾荣虽有战功,但仅凭一功便封爵,并不符合祖制。”
任谁都能看出来,皇帝迫切扶植军功集团。
“就是说,不封不赏喽?”朱祁钰眉毛拧起。
“陛下,胡豅要走科举的,封了爵位,就走不了科举了。”胡濙坚决反对给胡豅封爵。
他家是文官人家,绝不去当恶臭的勋爵。
“好,胡豅暂且不封。”
“于康虽然有过错,但于谦已经罚过了,他确实有大功。”
“先晋封怀安侯,但不赐世券。”
“塔尔、牛珍、顾荣皆封伯爵。”
“但都不赐世券。”
“世券可以再凭大功来挣。”
“塔尔古金赐名郑古塔,封乐安伯;顾荣封昌邑伯;牛珍封安丘伯。”
朱祁钰盖棺论定。
这伯爵封定了。
这一仗打得这么漂亮,怎么可能不赐下几个爵位?
千金买马骨。
论此战,灵魂是于谦,其他人只是借了于谦的光罢了,朕让他们单独领军,可都不是一军主将。
但朱祁钰硬给他们封爵,是告诉军中诸将,只要你们有战功,朕就给你们天大赏赐。
“臣等遵旨!”
胡濙叹息,皇帝太急了。
这一侯三伯,都不是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才。
下朝后,朱祁钰精神抖擞。
他把阁部重臣留下。
“陛下,现在不是往北推疆域的时候。”耿九畴苦笑。
皇帝盯着地图看个没完,还在蹲在地图前画线。
心思昭然若揭。
“怎么讲?”朱祁钰不抬头。
“陛下,边境推这么远,粮食如何解决?”耿九畴问。
“先坚持几年,过几年御米等普及了,便不必担心粮食问题了。”朱祁钰回道。
“等那时,咱们战线往北推也不迟啊。”
朱祁钰抬起头:“鞑靼十四万精兵啊,全都崩了!”
“于谦煞费苦心,战损十余万,难道就到此结束了?”
“不行,朕不甘心!”
“朕要土地!”
“让漠北人无处放牧!”
朱祁钰愤愤不平,坐在地图上:“朕就要往北推!把鞑靼人赶去西边!”
他像个生气的孩子。
没错。
于谦确实打崩了鞑靼。
但是,草原上的财富,只会白白便宜瓦剌、兀良哈、女真部等等,唯独大明吃不到。
可大明才是这一战的功臣。
却连战利品都收割不到。
朱祁钰心里憋屈。
胡濙苦笑:“中原王朝向来如此,咱们没法在漠北立足。”
“大唐如何立足的?”朱祁钰义愤难平。
冯孝叮嘱他地上凉,朱祁钰才站起来。
“回陛下,盛唐用胡人控制漠北,自然疆域辽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