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0章 蓝玉反水,等一个人(3 / 5)  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侯。

    那些淮西的老兄弟,如果由您出面招降最好,学生在这方面,万万不如老师!

    虚头巴脑的话学生也不说,

    此事成了之后,有我胡惟庸一日,李家的富贵绝对没问题。

    我不会跟朱家的皇帝一般,抠搜抠搜的。

    您若想封王,您就是新朝第一位亲王!

    而且,学生保证您家族的权柄,不会弱于前朝王爷……”

    胡惟庸给出来承诺不可谓没有诚意。

    李善长也微微心动。

    他对于入朝为官,已经没有期待,但为子孙谋福利,也是人之常情。

    在大明,他虽然位居功臣之首,可老朱这个皇帝对勋贵的控制,十分严格。

    胡惟庸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在监控上放开一点,对于大明的勋贵而言都是无比好过。

    “先生,如今朱棣风头正盛,而你们那些老兄弟都在观望,甚至有下场的意思!

    可是先生您别忘了,朱棣和龙虎山的关系很好!

    他登基,未必不会延续朱家皇帝的政策……

    哪怕是为了天下人,也希望先生委屈一下!”

    胡惟庸起身,郑重其事给李善长作揖。

    无论是从公心,还是私利,他都给足了李善长面子。

    李善长死死盯着胡惟庸,直到此刻,他才明白自己这位名义的弟子的可怕。

    自己有选择的余地?

    其实没有。

    既然木已成舟,朱元璋和朱标都见阎王爷去了。

    一个弱小的皇帝,明显更加符合天下人的期待。

    而朱棣不行,他在战场上表现得越好,越有明君之相,以李善长为首的文官集团,反而不会让他上位。

    “好!”

    李山上的回答,细若蚊丝,但胡惟庸却已经听到。

    “多谢老师!”

    胡惟庸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乐呵呵……

    ……

    “朕等的人,终归还是来了!”

    第二日,朱元璋望着窗外,发出感慨。

    朱标和张异、姚广孝站在他身边,默然不语。

    “陛下等的人,就是李先生?”

    “没错,朕就想看看,他李善长会不会选择帮老四,很显然,朕高估了自己和这些人的情分!”

    朱标回:

    “也许不是情分,而是利益。

    父皇对士绅下手太狠了,他们本就对您有极大的怨气。

    就如咱们潜伏的这段日子,天下竟然没有多少人痛骂胡惟庸弑君。

    就可想而知,父皇在他们心中的地位!”

    理学一脉,是宗教化后的儒家。

    忠君爱国的思想,几乎是刻在某些道学先生骨子里的。

    他们也许会写文章骂皇帝,可如果真有人造反弑君,从明面的规则而言,这些人同样会痛斥造反者。

    可胡惟庸的野心,天下人皆知。

    但天下舆论,偏偏就安静得不得了。

    这份安静,也是朱元璋这些日子,非常寒心的原因之一。

    “也就刘伯温,能记得朕的一些好处了!”

    朱元璋叹息。

    身后的张异表情古怪,刘基大概是因为他的缘故,比历史上的他多活了好几年。

    也许是因为张异让他不要入京,或者其他原因的缘故。

    这位刘老爷子至少还在青田活蹦乱跳。

    只是张异明白,一个刘伯温,熄不掉朱元璋藏在心中的杀机。

    这次整个儒家集团的表现,彻底寒了朱元璋的心。

    “既然该等的人等到了,那朕就不等了!”

    朱元璋回头,他眸中带着的森然的杀意,毫不掩饰的弥漫出来。

    从李善长去信劝降边军开始,他和这些老兄弟,彻底恩断义绝。

    ……

    京城外,

    朱棣经历一次碰壁之后,显得有些失落。

    城外的一场场胜利,并不能让他说服京城周遭的将士,去帮他攻伐北京城。

    不管如何,哪怕天下人都知道胡惟庸造反了,

    可有文人背书,他反而更像一个乱臣贼子。

    他回到营帐,找到蓝玉。

    蓝玉作为朱标的姻亲,也是朱棣这阵子依靠的战友。

    朱棣虽然不喜欢蓝玉的性格,却还是尊重他的存在。

    “蓝将军,我想去找徐帅求援,再借兵五万人!”

    朱棣走了一圈,发现自己压根借不到兵马,有些垂头丧气。

    明明是皇帝被杀,可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看热闹。

    那些曾经忠心于朱元璋的叔叔伯伯,也变成另外一个人。

    文臣,武将。

    这个世界的复杂远远超过了如今尚且年轻的朱棣的想象。

    所以他也没有注意到,蓝玉眼中复杂的表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