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章 为民请愿,蒙古人回来了(2 / 5)  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洪武十一年,

    大年初一。

    “不知不觉,都十一年了……

    贫道还记得当年,伱就是跳在这上边……”

    老张指着一颗老树,还有树旁边屋顶,给徐家丫头他们说着张异当年的糗事。

    三女笑得枝乱颤,张异尴尬不已。

    当年就是因为他和老张的那场争论,才引起皇帝的好奇心。

    他今日的种种机缘,其实就是因为当年的争论而起。

    “时也命也,老道当初如果不与你发生争执,大概也就没有后边的种种……”

    “那我们也不会遇见小地主……不对,遇见相公了……”

    孟瑶的声音,引得众人会心一笑。

    命运就是如此奇妙,可以说张异当年和老张吵的那一架,才将所有人的命运牵连起来。

    张异也在感慨命运的神奇,如果没有去京城。

    他和老张的关系也不会缓和下来吧。

    “老咯,总不免想起过往……”

    老张挪动脚步,却一个趔趄,差点跌倒。

    “爹!”

    张异眼疾手快,将老张扶着。

    “不碍事,贫道还有最后一件事没有完成……”

    老张拍了拍张异的手,淡然一笑。

    张异默默点头。

    春节过去了,接下来,他们也该启程了。

    从江西到南京,从南京到北京……

    这一段路,对于老张而言,走得不会容易。

    当年父子一起远行,见证了龙虎山失去传承多年的天师位。

    而如今,他们父子二人,也会亲手将它拿回来。

    新年过后,还有小年%

    不过老张已经不准备等了。,

    主持一场国祭,并不是那么容易,他需要大量的时间准备。

    年初五,老张带着张异,张宇初兄弟二人下山。

    孟瑶,观音奴被张异留在山上,照顾张夫人。

    当一行人在山下依依不舍的时候,张夫人对着老张痛哭。

    张正常的不对劲,终归还是被枕边人发觉。

    老张家的人有老张家人的使命,她只能含泪送别丈夫。

    就在还带着凉意的早春,张异他们的马车,缓缓离开龙虎山。

    “托你这臭小子的福,这阵子龙虎山的日子也不好过……”

    一路上,老张对江西的一切,总是依依不舍。

    他嘴里念叨着,责怪着张异。

    张异只能一边赔笑,他自己也知道,有姚广孝在朝中拉仇恨,他这个师父本身也跑不了。

    连带着,正一道,龙虎山!

    都被《道余录》的风波席卷。

    许多人对龙虎山迁都,张异体会不到,张正常做为地方上有德望的人物,却能体会颇深。

    “给家里添麻烦了!”

    “没必要,我不是怪你!”

    老张咳嗽了几声,摆手让张异不用继续往下说:

    “当年你出生的时候,乌云百里。

    我为你起了一卦,卦象显示,你就是个煞星……”

    老张旧事重提,但父子二人却没有当时的芥蒂。

    “只可惜贫道道行不够,只以为你是祸害龙虎山,却没想到,你是祸害别人去了……

    只要不祸害自己人,就行!

    咱们龙虎山历经千年风雨,何曾怕过谁?

    你若觉得对,就尽管去做吧……

    那些人以为自己能代表民心,可事实证明,民心不在他们手里。

    这些年贫道确实受了一些眼色,但也收获了许多不一样的东西……”

    马车行过,张家父子正好看到有个孩子在田埂边读书,露出欣慰的笑容。

    正一道这些年,别的贡献不敢说,但确实让许多人学会了读书认字。

    这些孩子,他们有些人会走上科举的老路,但更多的人,仅仅是享受着知识带来的便利而已。

    几日后,众人回到京城,张正常还特意让人转回清心观,大家故地重游,对于这座生活了好些年的道观,也有一番感慨。

    等安定好,张家父子几人,进宫去面见皇帝。

    朱元璋亲自接见,勉励了老张一番。

    君臣回忆起十年的过往,也是颇有感慨。

    末了,张异等人又去徐府见了见徐夫人。

    徐府,年关一过,就开始准备搬迁的事了。

    事实上,徐府并非个例,如今朝中的许多官员,勋贵家庭,都开始搬迁。

    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跟着皇帝一起走,大家为了方便,选择在朝廷迁都之前,提前过去。

    当然,也有不会走的,但这些人毕竟是少。

    徐夫人对于即将的离开倒没有多少伤感,因为北京反而距离常年出征在外的徐达更近一些。

    双方吃过一顿饭之后,张异回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